德国投降和帝国覆亡

亚眠战役失败后,最高统帅部已意识到无法战胜对手了。8 月 13 日,鲁登道夫在最高统帅部会上总结战争形势时指出:德军再也无力攻垮敌人,必须进行和平谈判来结束战争。第二天,威廉召开御前会议,决定通过荷兰女王提请协约国和谈。然而,握有军事主动权的英法联军,此时计划着的却是对德国进行毁灭性的战争。8 月 20 日,协约国军又发起进攻,逼得德军不断

后撤。9 月 3 日,协约国指挥部决定,以全部兵力同时在北海至马斯河 420

公里宽的正面上,沿向心方向实施全面进攻。到 10 月下旬,德军全部被赶出热尔芒、根丹、布伦吉利达、克里姆吉利达阵地。德国败局已定。

战争不断教育了人民,俄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人民。进入 1918 年,德国

的工人阶级又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1 月 28 日至 2 月 4 日,爆发了大战

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月罢工”,柏林 50 万人走上街头,要求:立即实现无兼

并和无赔偿的和平。很快就波及到帝国的所有工业中心,全国 100 多万工人投入罢工行列。6 月至 9 月,又掀起全国性的罢工浪潮。德国人民认识到, 不推翻德国的容克资产阶级反动统治便不可能实现普遍的和平。斯巴达克派在《决定性的时刻》等传单中提出:争取和平的口号应同推翻帝国主义、实现德国彻底民主化的口号结合在一起。10 月 7 日,在柏林召开斯巴达克派秘密代表大会,号召无产阶级推翻军国主义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士兵厌战情绪日益增高,“我们不可能打胜”成了 9 月以来士兵寄回的家书的基调。

  1. 月 29 日威廉港海军哗变,11 月初北德基尔、布龙斯比尔、汉堡和库克斯等北德各个海港的海军都哗变了。起义烈火燃遍全国。

统治集团一片混乱。首相一再易职,早在 1917 年 11 月 1 日米哈埃利斯

就被巴伐利亚的国务大臣冯·赫尔特林所取代。一年不到,1918 年 10 月 3 日,巴登亲王麦克斯又取而代之。月底,鲁登道夫被德皇撤职,做了战争败绩的替罪羊。10 月 28 日,帝国国会通过修改宪法的法令,决定向议会政体过渡。在此同时,政府不断发出呼吁,请求停战。10 月 3 日和 12 日,两次

照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愿意以他 1 月 8 日的“14 点方案”作为和谈的基础。

帝国政府想以对内的“政治改革”和对外的停战和谈来挽回自己的灭亡。但为时已晚了,军事上的惨败、国内沸腾的革命形势以及同盟国集团的土崩瓦解,使它们的所有挣扎都是徒劳的。协约国拒绝德国的任何有前提的和谈。11 月 8 日,德国组成了以文职人员为首的代表团到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达车站

接受联军司令福煦的停战条件:德军在 14 天内撤出所有的占领区,协约国军占领莱茵河左岸,德国立即放还全部战俘,德军交出武器、车辆、舰艇、潜艇,对德封锁暂不撤销。德国代表团必须在 72 小时内答复。帝国政府别无选

择,于 11 月 11 日(除以“布尔什维克主义危险”为由在交出武器上稍作讨价还价外)签字接受停战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1 月 9 日,在德国工人和士兵革命威力的震慑下,巴登亲王宣布德皇逊位,威廉二世逃亡荷兰。统治德国近半个世纪的霍亨索伦王朝寿终正寝,德意志帝国随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