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用想象方法探讨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内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想象, 就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从而发展学
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观察能力。例如《蒸发》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水变化的实验,发现水少了,水跑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知道水变成气体跑到空中去了,这就是水蒸气。再由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水没有加热,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跑掉呢?是什么温度条件?(平常温度)这时教师巧妙地引出一个有趣而又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话题:同学们游泳过吗?(学生纷纷举手)你们可知道刚出水面有什么感觉?(冷)这是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得出蒸发要吸收周围的热)又如:教学《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植物的塑料袋内有许多小水珠。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是从土壤中进去的吗?(通过仔细观察加上教师的诱导学生会说出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体内出来的)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一步想象,如果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体内出来的,那么,植物体应该有一个“门”才能往外跑“气”,这个“门”该是什么样的结构?学生很自然地推想出植物体表面应该有让水蒸气跑出来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叶的表面的气孔,证实他们的推想是正确的。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想象,再观察,再想象,直到探讨出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内涵。
观察的方法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不能一一举例。在实际教学和应用中, 他们彼此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