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虫》概念的形成过程
天 津 市 大 港 区 徐 庄 子 小 学 王 瑜“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是《自然教学
大纲》对中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自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实现中年级学生的认识由具体、直观形象向一般抽象概括的过渡,关键是学生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中必须提供有结构,分层次的实物类观察材料,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年级阶段关于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建立相应的科学概念的课很多,如:《找共同特征》、《果实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
《鱼》、《昆虫》等。就《昆虫》一课而言,教学时应按照“观察——比较
——抽象——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的思路设计学教过程,遵循概念形成的规律。学生在低年级通过《蚂蚁》、《蟋蟀》等课认识了个别小动物的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对多种小动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在建立昆虫概念之前,学生通常认为凡是能爬的“虫子”统称为昆虫。可见,他们已有的关于昆虫种类的日常概念与我们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怎样纠正学生日常概念中的错误认识,建立科学的昆虫概念呢?实践证明应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