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

观察活动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观察能力培养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际观察时,应精心准备,巧妙引导,注重培养。

1.精心准备

首先,充分准备观察材料。在观察之前,应认真准备观察用的材料,使所用材料具有典型性,即使所选材料具备同类事物应有的显著特征,能够反映这类事物的基本属性。比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茎》时,有的学生对攀援茎和缠绕茎混淆,教师为此必须在课前准备好典型的攀援茎和缠绕茎,让学生在比较观察中发现缠绕茎是植物茎本身绕着物体“转圈圈”,而攀援茎是植物茎本身不做缠绕,靠茎上长出的“抓手”抓着别的物体向上生长。其次, 具体确定观察方法。在观察前,教师应根据观察的内容和教学的具体要求, 确定主要的观察方法。如观察猫和兔的外部形态时,先用特征观察的方法, 把握猫和兔的外部特征,再用比较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比较猫和兔外形的异同点,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训练,并为将来学习哺乳动物的

共同特征打下基础。2.巧妙引导

教师的引导支配着学生的观察方向。只有抓住时机,巧妙引导,才能避免学生观察的杂与乱,使儿童逐步学会有顺序、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首先,在观察之前引导,以激发学生观察欲望,让儿童对所观察事物产生兴趣,进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某一境界,用有意注意吸收儿童的无意注意。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为学生放一段录像,画面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烂漫鲜花,把学生带入到花的海洋,并相继提问:同学们喜欢这些花吗? 你们还见过什么花?人们为什么喜欢花?花的构造有什么特征?这有利于儿童对感知事物的特征记忆深,细节明。

其次,在学生观察遇到障碍时引导,使观察能够继续进行。比如在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时,有的学生因为经常听到“蜗牛走到哪儿,就把房子搬到哪儿”,认为螺旋形的外壳不属于蜗牛身体的一部分。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壳是不是与它的“肉体”连在了一起,并提出:我们的身体是不是也搬着房子到处走?让学生思考,使学生从根本上知道蜗牛的外壳也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使观察顺利进行。

再次,在学生观察不能深入时引导。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 经验较少,观察中往往只对整体的、运动的、鲜艳的等刺激强烈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反之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便容易使学生的观察停留在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不断地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

3.注重培养

观察是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新知识才是目的。这就需要在观察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儿童勇于发现、善于发现的积极性。如有的学生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可能不是该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要不是错误的,教师就应该进行鼓励,保护儿童的这种做法,使学生在观察时,不背思想包袱。在观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研讨,切实把研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使学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然后通过开展集体研讨、重组实验、教师讲解等形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共同探讨事物的本质属性,获取科学的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