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技能

“挂奖章”是一种激励手段,若运用的合理、有效,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能产生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了确立“劳动奖章”评估机制,我们依据教育目标科学地编制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三个环节:“理论成绩考评”、“实践成绩考评”和“竞赛成绩考评”三次成绩合起来达到 90 分以上者,可获得“劳动奖章”(铜制的、星星加火炬图案的)。

(一)理论成绩考评

这个环节由教师直接评分,主要包括口答、笔答两种考评方法,每节课的重点由教师着重讲清,再依据课文内容和练习,拟出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口答、笔答总分列入成绩册。如四年级(第八册)第一阶段 1~8 课,除了基本知识补充填空,再提出一些问答题,如搞好厨房卫生应注意哪几点?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说说怎样科学植树?建鸡舍应注意哪些事项?

通过考核,学生记住了一些操作理论与方法。

(二)实践成绩考评

这一环节由教师和小组共同完成,根据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内与课外评分。如第八册《学用锤子制蝇拍》一课,预先布置学生准备制蝇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上课时,(随着)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运用自备的工具材料进行同步操作仿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双双巧手尽情发挥,一把把蝇拍风格各异。由于学生制作速度与质量不一,当堂给那些制作又快又好的学生评比加分,对速度慢的学生可让其放到课后继续完成,最后评选出的前 5 名作品拿到班级供同学们传阅、学习、欣赏。大家看到这精致的作品, 爱不释手,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这样既培养了劳动兴趣,又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学生更喜欢劳动课了。

(三)竞赛成绩考评

竞赛是一种激励手段,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是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劳动竞赛“四个一”活动:每周一赛、一讲、一访、一评。

每周一赛,是把单调、简单的劳动变成科学性、趣味性劳动,把“整理书包、系鞋带、剪指甲、穿脱衣服”等日常生活自理项目纳入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每周一讲,每周一次的“我学会了做××”的班会,是学生大显身手的擂台,学生可以边讲边实物操作,也可以进行徒手表演。

每周一访,由班委实施信访、家访等,对学生的校外劳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反馈校外劳动教育信息。

每周一评,建立《家庭劳动档案》,学生的劳动表现与成绩由家长和班干部填写,每周五作一次评比。

总之,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加之行之有效的成绩考核,使学生对劳动课的态度由原来的枯燥乏味的消极应付,转变为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由被动的外力驱使,变成了自觉的行动。这样,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培养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的目的,为造就跨世纪建设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