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建立教师的科学教法体系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推理、想象、记录整理、表达”这八项作为训练科学方法的重点内容。训练学生“会看、会做、会想、会谈、会玩”。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的能力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能用感官辨认事物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初步观察。在学习了《植物的叶》一课后,学生就能根据植物叶的大小、形状进行比较分类, 并能采集制作出植物叶的标本来;在学习了《水的浮力和压力》一课后,学生能使用规定的简单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或测量,从而得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同体积的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物体就上浮,反之则下沉。无论是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或下沉的物体,它们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学生根据水的浮力知识,能制作出潜艇模型进行简单操作。

在学生思维与逻辑训练方面,通过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形形

色色的植物》等课后,学生能依据事物的显著特征加以比较,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通过“找朋友”,“认家族”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的进化程序:即由水生到陆生,从而形成概念加深记忆。在学习了宇宙方面的知识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他们能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的表示进行简单想象,并创作出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图画来。在我任教的这些年中, 每学年期末统考,成绩总是居全乡前列,且及格率为百分之百。

在学生记录与表达能力的训练上,通过在班级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科技新苗》通讯站、红领巾气象站等形式,让学生长期不懈地对本地天气变化、生物园、动植物饲养和栽培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 并把记录的情况整理汇报。这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相应得到提高,不少观察实验论文多次在市青少年科学大会上获得科技成果奖,陈波同学写的《蚯蚓喂猪喂鸭的实验》已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的“千层浪” 栏目扉页发表,后又收入了《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在中国》一书,文章内容受到了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