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鲙鱼

[主料辅料〕

鲙鱼一尾 l000 克醋 10 克

蒜 50 克

精盐 6 克

葱丝 3 克

糖色 25 克

蒜片 2 克

大油 30 克

姜汁 10 克

花椒油 25 克

脂油 75 克

白糖 50 克

大料 2 瓣

味精 4 克

姜丝 2 克

水淀粉 10 克

料酒 25 克

油 1500 克

酱油 30 克

[烹制方法]

  1. 鱼去鳃、鳞及内脏,洗净控干,两面打斜十字花刀,剁成两段,用姜汁、料酒腌一下,油脂(肥膘)切成小方丁,蒜切

  2. 炒勺加油,烧至七八成热,先下鱼头段,后下鱼尾段。下人脂油、蒜丁呈金黄色一起捞出。

  3. 勺加大油下大料瓣,出香味,用葱丝、姜丝、蒜片爆锅,烹料酒,添高汤,将鱼、脂油丁、蒜丁下勺。汤开撇浮沫,盖盖转微火,鱼入味后转旺火收汁,下糖色,调好口,将鱼盛在盘内,余汁勾少许芡,淋明油,浇在鱼身上。

[工艺关键〕

  1. 油脂丁最好用板油。

  2. 鲙鱼时,汤要没过鱼,收汁时用手勺将汁浇在鱼身上,使鱼正面入味。

[风味特点]

  1. 鲙鱼学名鳓鱼,又名巨罗、藤香、白鳞鱼。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鳓鱼,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甘平,无毒。开胃暖中。作鲞尤良。”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也记载:“鳓鱼,甘平,开胃,暖脏补虚。鲜食宜雄,其白甚美;雌者宜誊,隔岁尤佳。”

  2. 鲙鱼体形侧扁,银白色,与鲥鱼同属鱼纲鲱鱼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下脂丰富,可与鲥鱼媲美,故早就有“南鲥北鲙”和“来鲥去鲞”之说。清初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其不著名而有异味者,则北海之鲜鳓,味并鲥鱼。腹中有肋(鱼白),甘美绝伦。”津门诗人蒋诗在《沽河杂咏》中也赞美。“巨罗纲得正春三,煮好藤香酒半酣。巨细况盈三十种, 已教鱼味胜江南。”鲙鱼春季由海外回游至近海产卵,逢谷雨到小满,在渤海湾形成鱼汛,捕捞到的鲙鱼除少量鲜食外,大部分腌制销往内地。

  3. “红烧鳓鱼”为辽宁地方名菜,色泽深红,汁芡明亮,口味咸甜,细嫩鲜美,唯鱼肉细刺较多,儿童慎食。中国名菜松辽风味畜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