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北议和与清政府退位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了敌视态度,以不同方式进行干涉。但革命如此迅速地在中国各省蔓延开来,又使他们感到“任何想用武力来挽救这个国家的企图成为泡影”①。于是,为了维护各国在华的利益,尤其是商业贸易,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急切地与各国磋商,决定联手扶助清政府,胁迫革命党停止继续攻击清政府的一切行动。居于清政府要冲地位的袁世凯在忙于剿抚革命党之中闻此心领神会。他于 11 月中旬派人到武昌求见黎元洪, 对革命党进行诱降活动。这一举动立即引起革命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

以武力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家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矢志奋斗的目标,原计划北伐北京,彻底推翻封建王朝,但在军事实力上难以实现。因此, 虽然一致不同意袁世凯提出的以君主立宪为基础实行两军息战的前提条件, 但对袁世凯抛弃清廷、归附革命却抱有希望。当时,清军围攻湖北革命党,

① 《英国蓝皮书》1911 年中国第 1 号,第 58 页。

武汉形势十分紧急:11 月初,反攻汉口战败,下旬,汉阳又失守。因此,他们渴望挽回败局,早日结束战争,同意在坚持共和、推翻清政府的条件下进行和谈。这样,他们就把实现共和的砝码压在了与袁世凯的和议上面,并以黎元洪的名义,许诺将来大功告成,便首选袁为总统。革命党的软弱给袁世凯以可乘之机。

袁世凯迫使革命党接受君主立宪的企图没有得逞之后,便一面请来英国公使朱尔典向革命党施加压力,一面下令清军攻破汉阳,企图以武力迫使革命党就范。但是,革命军攻克南京却获得了成功,震动全局。于是,在列强调停下,双方终于停战。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了推翻清政府的军事行动。

12 月 18 日,南北和谈在上海举行,商议了停战、国体以及国民会议问题。双方商定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问题。12 月 29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向世人坦诚相告:就任大总统只是暂时的,如袁赞成共和,逼清帝退位,就全力举荐袁任总统。袁听说孙已就任临时大总统,便耿耿于怀, 电告孙中山“国体尚待公决,不愿预闻临时政府之事”。并以唐绍仪同伍廷芳签订的各项协议未与他“商明”遽行签订为由,准唐辞职,由他自行与伍交涉。

袁世凯为了迫使清皇室接受退位的事实,鼓动报刊发表言论,促使清廷退位,同时通过列强之手向清皇室施加压力。朱尔典在袁世凯的请求下,授意英驻上海领事促使上海外国商会,以恢复在华贸易为由,敦促清帝退位。在内外夹击的情况下,1 月 12 日清皇室召开第 1 次秘密会议,讨论议和的前景。会上,奕劻将袁所拟退位优待条件和盘托出,立即招致亲贵们的反对。肃亲主善耆、恭亲王溥伟、良弼等人恨之入骨,筹组“宗社党”,企图进行垂死前的挣扎。1 月 16 日,袁世凯谒见皇太后隆裕,没有任何结果,归途遇革命党炸弹袭击,险些中弹。于是借故不参加 17 日召开的御前会议,而派赵秉钧、梁士诒为代表。赵、梁在会上提出袁世凯拟在天津另立政府的建议, 对清廷施加压力;同时,袁又电告伍廷芳,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在清帝退位两天后,自行解体。

孙中山看透袁世凯的阴谋,指出,“袁意不独欲去满政府,并须同时取消民国政府,自在北京组织临时政府,则此种临时政府将为君主立宪政府乎? 抑民主政府乎?人谁知之?纵彼有谓为民主之政府,又谁为保证?”他要求袁世凯按新拟 5 项条件去做:第一,清帝退位,由袁同时知照驻京各国公使电知民国政府,或转饬驻沪领事转达;第二,袁必须宣布政见,绝对赞同共和主义;第三,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后,他即行辞职;第四, 由参议院举袁为临时大总统;第五,袁须信守参议院所订的宪法。如果袁不遵守 5 项条件,“战争复起,天下流血,其罪当有所归。”①遭到孙中山严辞驳斥的袁世凯,绝不想由此而放弃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统治权的企图,为了使清帝早日退位,他鼓动亲信纷纷上书请求退位,造成舆情难拂的征象。1 月26 日,他又唆使段祺瑞率领 46 名北洋将领联名奏请朝廷接受共和政体,放弃治权。

南北双方经过多次磋商,最后拿出一个以袁世凯的提议为蓝本的优待条件,主要内容是:清帝逊位后,“尊号仍存不废”,“岁用 400 万元,由中华民国给付”,暂居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其宗庙陵寝,

① 《致伍廷芳及各报纸电》,《孙中山全集》第 2 卷,第 34 页。

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保护”,“其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等。同时公布的还有《关于清皇室待遇之规定》、《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1 月 26 日,宗社党骨干良弼被革命党炸死,这一事件在清廷内部荡起一片波澜,往日极言主战的宗室贵族纷纷逃逸,隆裕确感朝廷不可久持了,于是,在 1 月 30 日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授袁以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酌商退位条例。

2 月 6 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对清皇室优待条例。2 月 12 日,清廷被

迫接受优待条件,并于当天颁发皇帝退位诏书。就这样,统治中国 260 多年

的清王朝结束了。它也标志着延续中国 2000 年的封建帝制的终止。次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共和为世界最良的政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4 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举荐袁继任,并提出辞职条件 3 条:第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得更改;第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时,与国务院乃行解职;第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新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的一切章程。①孙中山想用这 3 条条件和即将公布的临时约法约束袁世凯,目的是为保卫甫建不久的民主制度不至夭折。但是,一旦政权落到怀有帝王野心的阴谋家手中,这些不过是一纸空文。15 日,袁世凯由参议院选举为第 2 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任副总统。就这样, 袁世凯依靠北洋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利用革命派的软弱,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 16 年北洋军阀的统治。

革命党的步步退却导致封建势力的步步紧逼。从议和到孙中山辞去大总统,革命党内和社会舆论一直对革命党的妥协持不同意见,但始终不足以改变革命党大退却的趋势。所以如此,除了当时力量对比,革命党不足以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抗衡之外,革命党领导人对敌对势力、革命任务和目标的模糊认识对革命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很多革命党人判别是否赞成反清共和的标准,而不注意考察阶级本质和政治态度,致使许多人相信袁世凯也会赞同共和;第二,把共和形式的建立误以为革命成功,把皇帝制度的摧毁误认为封建势力将不复存在;第三,以议和的方式与封建势力妥协而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这一点革命党也没有清醒的认识。直到后来,孙中山才认识到只清除地面不行,还要挖掘除掉封建的基础。

① 《临时政府公报》第 1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