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后,出现了直奉共掌北京政权的局面。1920 年 8 月 9 日,靳云鹏复出,署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1 日组织直奉联合内阁。接着,曹锟、徐世昌、张作霖、靳云鹏之间,为了实行分赃,签订了 6 点密约:(一)以后国家大计,须先征求曹、张同意而后施行;(二)鉴于张作霖已是东三省巡阅使,现委派曹为直鲁豫晋四省巡阅使;在这两个区域内用人行政,政府予曹、张以方便,不能有所干涉;(三)总统地位,由曹、张竭力维持,曹汝霖、陆宗舆亦由曹、张负责保全其面子;(四)靳内阁如有为难之处,曹、张予以援助;(五)各省如有不服从中央命令,曹、张有劝告之责;(六) 段祺瑞生命财产,曹、张予以保全。②此外,关于曹、张二人之间势力问题, 则采取平均分配办法。两军驻近畿之兵,各为一师,等等。
这种状况,既反映了直系取代皖系、英美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在华势力的削弱,又反映了奉系在中央势力的增长和日本不甘失败、将与英美重新争夺的决心。因此,这个直奉联合的局面是十分脆弱和短暂的,可以说,自皖系垮台之日起,就被新的争斗和破裂所代替,而且各种政治势力开始新的组合:亲日派奉皖又重新联合,对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直系。
开始时,两派争斗各有所获。在扩张地盘的斗争中,直系占了优势。首先,直奉两系都想把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在安徽督军人选问题上,奉系保举张勋,直系推荐张文生。结果,1920 年 9 月,北京政府发表张文生为安徽督军,又提升李纯为长江巡阅使。张作霖很不满。又关于江苏督军人选问题, 1920 年 10 月,李纯突然死亡后,奉系又荐张勋继任,受到直系和全国舆论的反对,又被直系齐燮元夺走。另外,王士珍为苏皖赣巡阅使,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吴佩孚乘武昌兵变、王占元离鄂而取得两湖巡阅使职位。——长江流域和两湖地区,都纳入直系势力范围。这使奉系愤恨不已。然而,直系对奉系在直皖战争中参战人员甚少,却坐收渔人之利,抢夺大批皖系从日本运来的辎重财物,也强烈不满。
在中央的斗争,由于徐世昌和靳云鹏都站在奉系的一边,曹锟又满足了一己的利益而一切听从张作霖的,奉系却占了优势。如惩办皖系祸首问题: 直系为了防止段祺瑞、徐树铮伺机再起,要求彻底铲除段派势力,尤其是段、徐和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及安福系。吴佩孚称他们“祸国殃民,实属罪大恶极”,要求逮捕严办,而且“总期除恶务尽,免致恢复”①。但是徐世昌、靳云鹏顾念段祺瑞数十年的旧交,奉系则企图联皖反直,皆极力庇护他们, 又以 6 点密约交易,争取了曹锟的支持,排除了吴佩孚的主张,把本来就不够的惩办祸首名单又大大削减,甚至段祺瑞和曹汝霖、陆宗舆也不列入,还让曹、张保全段祺瑞的生命财产和曹、陆的面子。
又如召开国民大会问题。8 月 1 日,吴佩孚发表关于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是的通电,主张大会由国民自行召集,不得用官署监督、操纵、把持, 由大会公决统一善后及制宪、选举等一切重大问题,并将南北新旧国会一律取消。此主张立即获得社会各界人士和舆论的广泛响应。张作霖见吴如此笼
② 《申报》,1920 年 8 月 28 日。
① 《申报》,1920 年 8 月 6 日。
络人心,认为对己不利,就坚决反对。8 月 13 日,他向日本记者发表谈话说: “国民大会,非可为问题也。该会系吴子玉将军所主唱,然其背后,有某国人煽动操纵,吴氏不过为其傀儡耳。就中国现状观之,此事万属不可能。”① 徐世昌也洞悉吴佩孚倡导国民大会的目的之一在于否认他总统的合法性而加以反对。曹锟也表示:“国民程度过浅”,于是,国民大会主张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再如内阁问题。靳云鹏在许多问题上与徐世昌、张作霖站在一起,但由于他与皖系的旧隙,排斥内阁中与皖系有关的交通系官僚周自齐、叶恭绰。交通系就与奉、徐联合倒阁,困住内阁的财政。1921 年 12 月 18 日,靳云鹏
内阁终因财政困难而辞职时,徐即于 24 日应张作霖要求,任命旧交通系头子
梁士诒为内阁总理,其阁员多为亲日派分子,说明经过 1 年多的较量,奉系及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又在中枢上升。梁上台后,在奉系军阀操纵下,首先赦免那些曾经在形式上遭到直系通缉过的皖系祸首;其次是同意日本要求, 借日款赎回胶济路,并将该路改为中日合办,致使当时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皆亲美派分子)进退维谷。第三是控制吴佩孚的军饷。所以,梁内阁遭到吴佩孚和直系亲英美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攻击。
于是,直奉冲突终于激化。吴佩孚与直系督军于 1922 年 1 月 5 日及 19 日,抓住借日款赎路问题,猛攻梁士诒卖国,并揭其为帝制祸首,要求“立罢梁士诒以谢天下”,或“请解佩孚等之职以谢梁士诒”①,进行倒阁。
张作霖明白直系的倒阁,意在反奉,不得不亲自出马来为梁士诒内阁辩护。吴佩孚进而挑明:“若有袒护梁氏者,即为吾人之公敌,当誓死杀尽, 以除国奸。”②
4 月 14 日开始,张作霖派奉军大举入关,驻京津及津浦线附近,以军粮城为大本营。19 日发表通电,宣称“入关屯驻,期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 为去“统一和平之障碍物”。③同时广泛联系皖系散在各地的旧部,利用他们痛恨吴佩孚、妄图东山再起之心理,群起而攻击直系。
21 日,吴佩孚联合直系各省督军,发表抨击奉张的通电,揭露“其借口谋统一,而先破统一,托词去障碍,而自为障碍者,⋯⋯惟有尽我天职,扶持正义,除暴安良,义无反顾。”④22 日,曹锟也通电指责奉张在京津布兵, 主张“统一当以和平为主干,万不可以武力为标准”⑤。但双方已箭在弦上, 势在必发。双方各动用兵力 12 万多,实力相当。但奉军易地而战,劳师远征; 直军以逸待劳,形势有利。
- 月 29 日—5 月 3 日,直奉之间,在长辛店、固安和马厂,分三路同时开火。战斗相当激烈,两军屡进屡退,伤亡无数。吴佩孚擅用正面固守、侧后迂回包抄战术。3 日晚,他探知奉军炮火已消耗不少,乃以大队直军猛攻正面,另派精兵绕道前进,引兵至奉军后方,直扑芦沟桥,攻占丰台。奉军腹背受敌,连连后退。最后,西路军前锋部队(原冯国璋旧部,被奉军原师收编)第 16 师输诚,丢掉长辛店,引起奉军总崩溃。中路固安奉军获悉长辛店失守,西路军溃败,军心大乱,败逃天津。东路奉军颇有小胜,但因司令
① 《晨报》,1920 年 8 月 14 日。
① 《北洋政府热察绥巡阅使署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② ④⑤《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③ 《北洋政府步军统领衙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张学良受伤,又听西路军失败,也向山海关溃退。张作霖见各路俱败,大势已去,即下总退却令。
- 月 5 日,徐世昌下令饬奉军退出关外。10 日,免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
奉天督军、省长各职,听候查办。但是,张作霖闻徐世昌命令后,却于 5 月
12 日通电独立,自任奉军总司令,宣言东北“自治”,并且重整旗鼓,在秦皇岛附近向直军反扑。此举引起沈阳各国领事联合向奉张提出警告。张被迫接受英、美为中间人的调停。直奉双方在英国一艘军舰上达成停战和议。20 日,奉军全部出关。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系失败而告终,总统徐世昌也随之不稳;奉军虽败,但此战是直军速战速决,奉军是速退自保,精锐未失。因此,政局继续动乱不安。
这次直奉战争以及北洋时期的历次军阀混战,给全国人民特别是战区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军阀备战,除了卖国向帝国主义借款之外,主要掠夺人民,征收苛捐杂税。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广大农民就成了横征暴敛的主要受害者。战区的人民更惨。他们不仅受苛捐杂税之苦,还要受复征之害(由于军阀交替频繁,原来的军阀征收了,新的军阀又要征收)。打仗时,除受到炮火毁坏之外,还要受兵差、兵祸之灾。老百姓畏兵如虎,逃亡他乡,以致田地荒芜;无力逃亡者只得坐以待毙。所以历次军阀混战,战区都百业凋敝,赤地千里,很长时期恢复不过来。这也是北洋时期历次和平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 显然不彻底消灭封建军阀,一切和平的愿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