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民党统治走向崩溃

当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尽管国民党军在数量和所占区域上,仍比人民解放军要多、要广,但战争的优势实际已不在国民党方面,而转到人民解放军方面。这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仍有 365 万人,其中正规军 198 万人,但这些部队大多是重建的,或经受过严重打击的,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它们被人民解放军分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 5 个战场上,大部分只能担任守备任务,可作战略机动的兵力已寥寥无几。在整个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危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上升到 280 万人,其中正规军 149 万人。战场上的缴获使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大为改善。解放军建立了比较强大的炮兵和工兵。不但有了丰富的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而且积累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经过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工作、斗志)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的政治觉悟进一步

① 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11 月版,第 123、124—125 页。

② 见《三中全会政治报告》、《三中全会宣言》,同上书,第 349—350、355—356 页。

提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面积 235 万平方公里,人口 1.68 亿,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战争的热情空前高涨。

为挽回败局,1948 年 8 月上旬,国民党军统帅部召开“军事检讨会”。蒋介石提出要“振作军心,提高士气”。但如何“振作”和“提高”,束手无策。会议决定将作战重点置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对东北、西北和西南也作了相应的部署。会议强调要加强以主要城市为战略要点的守备,同时组成若干精锐机动作战兵团,以使人民解放军对其战略要点和增援兵团“啃不烂”、“吃不掉”。会议还决定迅速编练第二线部队 150 万人。

在国民党重新部署兵力,企图“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之时,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新的战略决策。1948 年 7 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在 8、9 两月攻克济南,然后于冬春夺取徐州,即攻克敌坚固设防的战略要地。9 月上旬,中央军委要求东北野战军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9 月 8 日至 13 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建设 500

万人民军队,在从 1946 年 7 月起的 5 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

国共双方的部署表明,战争已进入固守与攻克大中城市战略据点的阶段。

从 1948 年 9 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华东、中原、华北、西北战场上发起空前规模的秋季攻势。随后,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

1948 年 9 月 16 日至 24 日,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以伤亡 2.6 万人

的代价,取得歼敌 10 万余人(内 2 万人起义)、攻克济南的重大胜利。这次

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它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坚固设防和 10 万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东北野战军进行了辽沈战役。这是战略

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 5 大战场中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

利的一个战场。国民党军是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总兵力 55 万人,被人

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 3 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处境非常困难。东北 97%以上的土地和 86%以上的人口已获解放,土改已经完成,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总兵力为 70 万人,另有地方

部队 33 万人。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军力和经济力上均已超过敌军。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首先突袭北宁路锦榆段,切断关内外敌军的联系,围攻锦州。10 月 15 日锦州解放, 歼敌近 9 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同时,从锦西、葫芦岛驰援锦州的国民党“东进兵团”被阻于塔山地区;从沈阳出援锦州的“西进兵团”被阻于彰武、新立屯一带。接着,长春国民党守军一部起义, 其余投降,10 月 19 日长春和平解放。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南下“规复锦州”。东北野战军首先在黑山地区对廖兵团进行顽强阻击,然后将其分割包围。10 月 28 日,廖兵团 10 万余人全部被歼,廖耀湘被活捉。东北野战军乘胜前进,11 月 2 日解放沈阳、营口,辽沈战役结束。11 月 10 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锦西、葫芦岛,12 日收复承德。东北全境和热河均获解放。辽沈战役历时 52 天,东北解放军伤亡 6.9 万人,歼灭国民党军 47.2 万人。

经过这个战役的胜利,加上当时其它战场上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增加到 300

余万人,国民党军减到 290 余万人,在总兵力上,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超过了

国民党军。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毛泽东据此预计,再有一年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1948 年 11 月 6 日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

分地方武装共 60 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11 月初,国民党军统帅部决定将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及其它部队共约 70 万人(后增至

80 万人),分别置于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确保该段交通,拱卫京、沪,必要时放弃徐州,依托淮河抗击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华东野战军发起攻击后,11 月 8 日,国民党徐州绥署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地下共产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 2.3 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让开解放军追击大道,

11 月 11 日,解放军把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16

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5 人组成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战事。22 日,黄伯韬兵团 10 万人全部被歼,黄伯韬被击毙。25 日,中原野战军将奉命由豫南增援徐州的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至 12 月 15 日,将该兵团 10 万人全部歼灭,黄维被俘。黄维兵团被围时,蒋介石命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放弃徐州,率三个兵团救援黄维,然后一同南撤。12 月4 日,华东野战军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孙元良兵团向西南方向突围,6 日被歼,孙元良逃脱。1949 年 1 月 6 日, 解放军发起猛攻,至 10 日,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被全歼,邱被击毙,李潜逃,

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历时 66 天,人民解放军伤亡 13.4 万

人,歼灭国民党军 55.5 万人。至此,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 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及华中重镇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战役进行期间,支前的一二线民工达 150 余万人,运送粮食 4.3 亿斤, 有力地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1948 年 11 月 29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

约 100 万人,进行了平津战役。当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连同其

它部队,总兵力为 50 余万人,驻守在东起北宁路山海关、西迄平绥路张家口

的 500 余公里狭长地带上。11 月 29 日,人民解放军华北第三兵团开始向张家口外围进攻,以切断该地国民党军西逃之路,并吸引傅作义抽调主力西援。至 12 月 7 日,平绥线上傅作义部主力已被解放军华北第二、三兵团和东北先

遣兵团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两地。挥师入关的东北野战军主力于 12 月 17

日完成对北平的包围,割断平、津之间的联系。 20 日完成对天津的包围, 割断天津与塘沽的联系。傅作义集团被分割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 5 个地区。然后,人民解放军按照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部署,逐次发

起攻击。12 月 22 日,全歼新保安之敌。24 日解放张家口。1949 年 1 月 10 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平、津、张等地区的作战和接管工作。14 日,解放军向拒绝和平解放的天津敌军发起总攻,15 日全歼守敌 13 万余人,俘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7 日,塘沽守敌乘舰南逃。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又经过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耐心工作和北平开明人士的敦促,决定接受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提出的和平条款。21 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 日,傅作义部从北平撤离完毕,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平津战役历时 64 天,解放军伤亡 3.9 万余人,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余人,使华

北地区除归绥、太原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外,全部解放。

总计三大战役,共历时 142 天,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4 万余人。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空前未有、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罕见的伟大战略决战。连同1948 年 7 月以后进行的其它战役战斗,解放军共歼敌 231 万余人。国民党军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已从根本上动摇。

这时,国统区的财政经济也陷入了总崩溃的境地。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1947 年为法币 29 万余亿元,占全年支出的 67.6%;1948 年为 900 万亿元,这年 6 月,赤字达到财政支出的 95%。巨额的财政赤字,只有靠大量发行纸币来补充。法币发行额,1947 年底为 33 万多亿元,已较抗战前增加 23500

多倍;至 1948 年 8 月为 660 多万亿元,较上年底又增加 20 倍。法币与美钞的比价,1948 年 1 月为 17.8 万比 1,8 月贬至 1108.8 万比 1。法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急速上升。上海市每担白米售价,1948 年 1 月为法币 150 万元,

8 月涨至 6500 万元;每袋面粉,1948 年 1 月为 20 万元,8 月涨至 2000 万元。

上海批发物价,1 至 8 月上涨 50 至 100 倍。法币的价值已下降到不抵自身的纸张和印刷费用了。

为扭转上述局面,国民党政府于 1948 年 8 月 19 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元券作为本位币, 发行总额 20 亿元,限期以 300 万比 1 和 30 万比 1 的比价收兑法币和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金、银、外币,逾期不兑一律没收;各地各种物品和劳务价格,均冻结在 8 月 19 日的水准上,依照兑换率折合金元券出售。国民党的币制改革,是对各阶层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大量的黄金、白银、美钞,被政府强制收兑而去。但在生产下降、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依靠暴力劫持工商业者所造成的“平价”局面,是维持不住的。在抢购风潮之下, 限价政策很快破产和被废除,跟着就是金元券的大幅度的贬值、发行限额的废除和物价的更加狂涨。金元券发行额,1948 年 8 月为 5 亿多元,1949 年 4

月增至 51612 亿元,8 个月增发 1 万多倍,超出原限额 2580 倍。它的价值几

近废纸。物价指数,如以 1948 年 8 月为准,至 1949 年 4 月上涨 83800 多倍。经济的崩溃,预示着国民党政权即将走向灭亡。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进一步加剧,美蒋关系发生不利于蒋介石的变化。还在 1947 年 7 月,当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派特使魏德迈来华“调查”。魏德迈对国民党政府及其官员们的“腐败和无能”, 深为不满,承认国民党政府是“一个不受人民欢迎并压迫人民的政府”,但又认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所以, 他仍建议美国必须继续并扩大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同时促使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并由美国顾问监督美援计划的执行。至 1948 年 6 月,美国

从日本投降后援助国民党政府的贷款、物资、服务等项的总值已达 43.4 亿元。魏德迈“调查”结束时,暗示蒋介石应该下台。接着,司徒雷登在答复美国务院征询时,进一步表达了要以李宗仁代替蒋介石的意向。1948 年 3 月底至 5 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所谓“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副总统。国民党各派展开激烈的明争暗斗。由于蒋介石的势力仍无人可以压倒,他“当选”为总统。蒋进一步企图控制副总统的选举,捧出孙科,压制李宗仁。但经过近 1 个月的激烈竞争,已受到美国青睐的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1948 年下半年,美国迫使蒋介石下台、支持李宗仁上台的计划加紧进行。司徒雷登甚至向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由美国劝告蒋“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

党内的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的建议,马歇尔为避免担起“必须支持这个继承的政权”的责任,没有采纳司徒雷登的建议。11 月 9 日,蒋介石致函杜鲁门,要求美国“迅速给予并增加军事援助”,同时发表一份支持蒋政权的“坚定的声明”。杜鲁门婉言拒绝了蒋的要求。月底,宋美龄赴美求援, 亦无收获。这时,桂系抢先打出“和谈”的旗号,并逼蒋下野。

在大厦将倾而又受到美国和桂系逼迫的形势下,蒋介石于 1949 年元旦发出一个表示要“和谈”和“引退”的《新年文告》,声称他愿意同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但必须以保存国民党的“宪法”、“国体”、“法统”、“军队”等为条件。如果和平实现,他“个人的进退出处, 绝不萦怀”。中国共产党严厉拒绝了蒋介石的这个意在保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和谈”建议,并提出自己关于和谈的八项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这给蒋介石一个致命的打击。1 月 21 日,蒋以“因故不能视事”的名义宣告“引退”,把总统职务交给副总统李宗仁“代理”。

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后,采取步骤,准备与共产党进行和谈。1 月27 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同意以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但李宗仁并无军政实权,蒋介石仍以国民党总裁名义指挥着政府、军队和特务系统。蒋的意图是借李宗仁和谈争取时间,以便重新编练军队,与共产党再战。他对李宗仁和桂系采取孤立与分化的策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要求和谈, 而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却密令军队与中共“誓不两立”,进行“长期战争”。接着,国民党中宣部发出《特别宣传指示》,反对和谈。行政院长孙科自行“迁政府于广州”,立法院中的 CC 系分子也步其后尘。李宗仁坚持举行和谈。2 月底,他动员孙科返回南京。3 月,以何应钦代替孙科任行政院长, 组成由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后加刘斐)参加的和谈代表团,张治中为首席代表。李宗仁确定的与中共和谈的原则是:平等谈判, 不接受不体面的条件;不同意建立以共产党为统治党的联合政府;建议立即停火,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之间划出临时分界线;在两政府共存的条件下讨论八条。其核心是与共产党“划江而治”。3 月 26 日,中共中央派定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和谈代表(后加派聂荣臻),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和谈从 4 月 1 日在北平开始,至 15 日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协定对战犯问题、国民党军政人员问题,均作了宽大处理。对其它问题也做了适当的解决。中共方面宣布以 4 月 20 日为最后签字日期。李宗仁在请示蒋介石并经国民党中央商讨之后,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4 月 21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集结于长江下游北岸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①百万大军,由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 3 个半月的

① 人民解放军于 1949 年 2 至 4 月进行整编,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二、三、四野

战军,华北 3 个兵团直属中央军委。

长江防线顷刻瓦解。22 日,国民党江防部队仓皇撤退,南京国民党大员纷纷外逃。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把红旗插到蒋介石的总统府。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