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苏维埃革命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的主张,发动党员参加抗日斗争,特别是在东北积极领导了抗日武装斗争;同时领导苏维埃革命继续向前发展。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已经统治党中央领导机关,但它在各革命根据地的贯彻有一个过程,它本身也有革命和冒险两方面,所以尽管它给革命事业造成危害,但由于苏维埃区域军民的共同努力,1931 年后两三年时间中,红军和根据地仍有较大发展。

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毛泽东为主席;同时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大会通过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

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还通过劳动法、土地法等文件,制定了各项政策。这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成果。但是大会通过的文件,都包含有“左”的错误,如规定一切剥削者均无参政权,土地革命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等。

由于受到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 国民党第 26 路军 1.7 万人,在该军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和旅长季振同、

董振堂及团长黄中岳率领下,于 1931 年 12 月 14 日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加入红军。这对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是一个有力打击,也是“九一八”后国民党营垒发生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1932 年 6 月,蒋介石开始部署对苏维埃区域的第四次“围剿”,1933

年 2 月集中 50 万兵力向中央苏区进攻。这时,毛泽东已被排除红军的领导岗位,但其战略战术思想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指挥下,于 2 月底至 3 月下旬,先后取得黄陂和草台岗两次战斗的胜利,

歼灭蒋介石嫡系近 3 个师,俘敌 1 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接着,红军进一步扩大战果,使赣南闽西区与闽浙赣区连成一片。红一方面军发展到 10 万人,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时期。

撤出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于 1932 年 12 月中旬越过大巴山,进入川陕边

区。在粉碎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后,创建了一个包括 20 余县革命政权和拥有

四五百万人口的新苏区。红四方面军发展到 5 个军约 8 万人。

1931 年以后,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边游击战争逐渐开展起来, 先后成立陕甘边、陕北两个苏区。1935 年 2 月,两个苏区统一领导和指挥, 到年中,两地红军主力发展到 5000 人,游击队发展到 4000 人,两个苏区连

成一片,在 20 余县范围内建立了革命政权。

撤出洪湖苏区的红三军,于 1932 年底到达湘鄂边,试图开辟新苏区。但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危害,使部队受到重大损失。1934 年 6 月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批判了“左”的错误,使红三军得以摆脱危机。此后,仅 3 个月

的时间就建立了包括 5 个县境,纵横 100 公里,人口 10 余万的黔东苏区。1933、1934 年,是中国苏维埃革命的高峰,全国红军达到 30 万人,根

据地人口上千万。但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贯彻,不久就大部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