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民的英勇反抗与资产阶级的维新

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清朝统治者逐步变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之日起,中国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统治,开始了两方面的英勇斗争。

在鸦片战争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爱国将士,就不顾武器的落后,奋起迎敌。在爱国将士中,有保卫虎门、定海、镇海、吴淞等地,英勇献身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副将陈连升,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两江总督裕谦

(蒙古族),江南提督陈化成,以及汉、满、蒙、藏、羌、彝、土家等各民族的英勇士兵。对于镇江守军的英勇抵抗,恩格斯高度赞扬说:“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 1500 人, 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 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①除此之外,英国侵略者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反抗。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们“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 致使英军伤亡甚众,“乞命之声震山谷”②。这些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为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付清赔款,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于是, 人民群众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1851 年,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于 1853 年占领南京。在 14 年的斗争中,太平天国涌现出了林凤祥、陈玉成、李秀成等一大批杰出的将领,给了清王朝及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他们与外国侵略者组成的“常胜军”、“常捷军”的生死搏斗,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口号,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的理想,表达了广大农民推翻封建统治的决心。这次农民起义, 把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推到了最高峰。

在太平天国起义前后,各族人民也纷纷起义,反抗清王朝的残暴统治。在淮河流域,发生了张洛行等领导的捻军起义;在上海,发生了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在广西,发生了吴凌云等领导的天地会起义,朱洪英、胡有录领导的“升平天国”起义;在广东,有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大成国”起义;在福建,有黄得美领导的“双刀会”起义,林俊领导的“红钱会”起义;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第 189—190 页。

② 《夷氛闻记》,《鸦片战争》第 6 册,第 43 页。

在贵州,有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在云南,有杜文秀领导的大理回民起义, 李义学领导的哀牢山彝民起义,蓝大顺、李永和领导的昭通各族人民起义; 在山东,有白莲教起义,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起义;在西北,有陕甘回民起义⋯⋯这些起义此伏彼起,遍及各地,与太平天国起义相呼应,形成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但是,太平天国和各族人民的起义,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都先后失败了。这说明,仅靠农民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的。

在此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中国人民在坚持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又把斗争的矛头同时指向外国侵略者,在各地发生了接连不断的“反洋教”斗争,如“天津教案”、“重庆教案”、“宜昌教案”、“巨野教案”, 以及四川大足起义、安徽芜湖起义、热河朝阳起义等等。在反侵略斗争中, 广大爱国将士也继续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奋勇破敌,黑旗军领袖刘永福援越抗法,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壮烈献身;为保卫台湾,徐骧等领导的义军浴血奋战, 也大部牺牲。

在广大人民坚持英勇斗争的同时,地主阶级中的革新派、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则顺应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逐步提出了实行变法的改良主张, 企图通过政治的革新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达到“救国自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1875 年就提出不仅要学习西洋的轮船枪炮,还应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①第二年他出使英法,认真研究它们的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宣传这种主张,有的人竟骂他是“汉奸”,“有二心于英国”。在他之后,宋育仁、郑观应、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改良主义思想。宋育仁批评洋务派说:“不师其法,惟仿其器,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兴聚敛,而官私中饱,此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②,主张从制度上进行改革。1893 年,陈炽在《庸书》中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应实行议院制度的主张。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面对全国被瓜分的危险,康有为提出了更为明确而激烈的变法主张。在上皇帝第三书中,他尖锐地指出:“民心既解,散勇无归,外患内讧,祸在旦夕,而苟借和款,求安目前,亡无日矣”,“若非大讲变法,是坐待自毙也”③。1898 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康有为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宣传进化论和民权思想,在经济、政治、文教、军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以使国家独立富强。但是,戊戌变法只进行了一百天就失败了,“我自横刀向天笑” 的谭嗣同等“六君子”,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说明,不根本推翻封建统治制度,想通过改良的道路以实现救国自强,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

正因为改良的道路走不通,孙中山于 1894 年成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除

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 1 册,第 138 页。

② 《时务论》,第 1 页。

③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资料》第 2 册,第 166—174 页。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并于 1895 年准备发动广州起义。这次起义虽因事泄而失败,但革命力量正方兴未艾。它代表了新兴的阶级力量和新的正确方向,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正在到来。

与此同时,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它虽然一时还不能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但它的出现,已显露了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丝新的曙光。灾难深重的中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瓜分的危险迫在

眉睫;清朝统治者更加腐朽,完全变成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广大农民始终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斗争风暴,但又找不到正确的斗争方向;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已经失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正在兴起,工人阶级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艰难地步入了 20 世纪。

19 世纪中国的所有灾难、矛盾和斗争,都被带进了 20 世纪。这预示着

20 世纪的中国,斗争将更加波澜壮阔,变化将更加迅速和巨大,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