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北政府对峙

在北方连续进行直皖、第一次直奉战争、政权更替的同时,南方桂系军阀与国民党及广东地方军阀的三角斗争,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1916 年 7 月护国战争后,孙中山认为约法规复,国会召集,“革命名义已不复存”,因此在取消中华革命军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华革命党。考虑到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他准备恢复国民党名称,以增强其在国会的地位,扩充党务。但因不久发生张勋复辟和护法战争,此事不得不暂告停顿。在护法战争中,孙中山痛感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也认识到西南军阀之不可靠,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于是他决心整顿党务,把改组国民党的问题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孙中山一生重视党的建设,而且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并举。这次改组国民党更是如此。他希望把国民党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全面建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党,以肩负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重任。因此,他利用护法运动失败后居住在上海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闭户著书,精心撰写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两篇著作①,作为这次改组的指导思想。

《孙文学说》又称《心理建设》,提出了“知难行易”的著名命题,阐述了“知”——革命理论与“行”——革命实践的辩证关系,更强调“行” 的重要性。他反复告诫革命党人,“知之则必能行之,知之则更易行之”。他自信地宣称:“古人说‘知易行难’,我的学说是‘知难行易’。⋯⋯拿

① 此二著后与《民权初步》合并,称为《建国方略》,成为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的学说去做事,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到的。”他企图以这个学说解决当时革命党人中国革命不断失败而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克服消极悲观情绪,为再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屈不挠地奋斗。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设事业设计的宏伟蓝图。这表明孙中山并不以夺取政权为满足,而是要建立起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

经过长期的筹备,1919 年 10 月 10 日,孙中山正式把国民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专心致力于党务和著述时,世界和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19 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以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孙中山醉心于自己的事业中,没有一开始就跟上这个新潮流。他主要关注国内政局的发展,并在直皖战争爆发后,积极支持粤军打回广东, 以图开创新的革命局面。

1920 年 7 月,直皖战争发动时,陆荣廷在龙州召开会议,决定以讨伐福州北军为名,进袭粤军,从而发生了第一次粤桂战争。8 月 11 日,军政府发出进攻福建的动员令,以桂军沈鸿英为总司令,分三路进军。12 日,在福建的粤军陈炯明决定回师广东,亦分兵三路迎战桂军。16 日,战争开始。桂军在广东作恶多端,深为人民所痛恨。粤军思归,士气昂扬,在“粤人自救” 的口号下,得到各地军民的积极支持,节节胜利,8 月下旬就兵临惠州城下。地方军阀魏邦平、李福林乘机秘密移师广东,陈兵珠江,对桂系莫荣新实行“兵谏”。10 月 5 日,岑春煊以“粤事险危”,特派章士钊北上与北京政府谈判,取消自主。10 月 22 日,粤军攻占惠州后,岑春煊见大势已去,乃于23 日通电宣布退职。24 日,岑春煊、陆荣廷、林葆怿等以 4 总栽名义宣布撤销军政府。26 日,莫荣新又宣布广东取消自主;接着,谭浩明也宣布广西取消自主。31 日,北京政府即宣布南北“和平统一”,改选国会。这是直系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但是,这只是北京政府的一厢情愿。因为桂系宣布取消广东自主和撤销军政府时,已被粤军逐出广州,继之又退出广东。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等当即通电反对岑春煊、陆荣廷的南北议和,否认取消军政府及广东自主。11 月 25 日,孙中山偕同唐绍仪、伍廷芳等由上海回广州重组军政府。29 日, 举行第一次政务会议,推举孙中山兼内务部长,唐绍仪、唐继尧、陈炯明等人分任财政、交通、陆军等各部部长,陈炯明还兼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如此,又形成南北两政府的对峙局面。

与此同时,四川继续进行西南军阀之间的混战,结果是,滇军和黔军被熊克武和刘存厚的联合川军逐出四川,接着刘存厚又被熊克武所逐,四川自治。滇军顾品珍回滇时,赶走唐继尧,宣布云南自治。黔军卢焘回黔时,推翻刘显世,宣布贵州自治。湖南则发生谭延闿、赵恒惕、程潜的三角斗争, 结果,谭延闿离职,由赵恒惕任湘军总司令,也实行湖南自治。

孙中山恢复广州军政府后,宣言继续护法。为此,他认为“必须建立正式政府”①。1921 年 4 月 7 日,国会非常会议和参众两院联合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然后,为巩固北伐后方,

① 上海《民国日报》,1921 年 3 月 8 日。

平定西南,孙中山首先发动讨桂战争。6 月 13 日开始,粤军连战皆捷,促使桂系土崩瓦解。7 月 9 日,沈鸿英被推为“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与陆荣廷脱离关系。柳州、桂林等地纷纷响应。陆见大势已去,16 日通电下野。8 月 5 日,粤军和平开进南宁,第二次粤桂战争结束。孙中山委马君武为广西省长。接着,孙中山设立大本营于桂林,积极准备北伐,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同时又联络皖系、奉系,形成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 计划于 1922 年春假道湖南,大举北伐。

但是,陈炯明企图割据广东自立为王,公开与孙中山对抗,勾结直系吴佩孚,反对北伐;联合湖南督军赵恒惕,阻止北伐军入湘;暗杀倾向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邓铿,终于迫使孙中山在 3 月份改变北伐计划, 督师回粤。

孙中山一面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内务部长及粤军总司令职,留任陆军部长,以冀其悔悟;一面设大本营于韶关,改道江西北伐。4 月 6 日,以李烈钧为北伐总司令,分兵三路,进攻江西。6 月 13 日,攻占赣州,打败直系军阀陈光远,直逼南昌。

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时,6 月 16 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政变,以 4000人占据石井兵工厂,包围总统府、炮击观音山孙中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在宋庆龄和秘书林直勉等帮助下脱险,旋率永丰、永翔、楚豫等数舰海军,与叛军战斗 50 余日。因陈炯明得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支持,孙中山平叛失败。7 月下旬,北伐军不得不分途向江西、湖南边境撤退。孙中山也回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又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不屈不挠,于 10 月,将驻扎在福建的北伐军改名为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后又以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等组成西路讨贼军。1923 年初,通电讨陈。陈炯明迅速溃败,从广州退往惠州。2 月,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再任陆海军大元帅,成立大元帅府。然后,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总结 20 多年革命经验,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积极准备改组国民党,走上了与共产党一致的救国新道路。

与此同时,北方的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也打起他以前反对过的“武力统一”的旗号,计划把全国分为 9 个军区,编全国军队为 40 个师,把军政大权归中央,企图建立

其独裁统治。为此,1922 年 5 月 15 日,他指使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及陕督刘镇华等通电主张恢复旧国会,请黎元洪复位,要徐世昌与孙中山同时去职。在吴佩孚的强力逼迫下,徐世昌于 6 月 2 日被迫辞职;11 日,黎元洪入京供职。吴佩孚企图利用黎作傀儡,建立一个由直系直接控制的“全国统一” 的政府。

各省军阀则大唱“省自治”和“联省自治”,以抵制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政策,保护自己的地盘。除了西南各省自治外,全国许多省纷纷宣布“自治”。全国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自治”浪潮。

其实,“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都是军阀之间争夺地盘的一种手段;不过是力能进取的军阀,便倡武力统一,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的军阀,便倡联省自治。所以,同一军阀,有时叫嚣“武力统一”,有时则宣布“联省自治”。

“统一”与“自治”的争斗,一时活跃了中国的政治气氛。各色代表人

物纷纷发表政见,指点江山,连宣布“20 年不谈政治”的胡适也参加进来。他在《每周评论》被查封后,即筹办另一新刊物,宣传他的改良主义主张。几经周折,1922 年 5 月 7 日,由他主编的《努力周刊》创刊。14 日,即发表由他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在上面签名的都是著名的文人学者,如蔡元培、陶知行、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丁文江等,共 16 人。《主张》的中心意思是提倡“好人”论政参政,建立一个“好政府”,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实行计划政治,并对南北统一、裁兵、裁官、改革选举制度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意见。这是胡适要求改良政治的第一个具体纲领,表现了胡适及其同伙在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中善良而天真的愿望。为了推销他们的改良主义主张,胡适竭力反对共产党的革命路线。10 月 1 日,他在见到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后,在《努力周报》上发表题为

《国际的中国》文章,公开地直接攻击中共第一次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他完全否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胡说“外国投资者的希望中国和平与统一,实在不下于中国人民希望和平与统一”,宣扬“只须向民主主义的一个简单目标上做去,不必在这个时候牵涉到什么帝国主义的问题”。胡适的这个主张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早已发表的“对中国时局的建议”如出一辙。该建议要中国用外资“建设两万英里铁路与两万英里马路”,为此, 中国必须“制定宪法及国会选举法”,实行法治,以使国债在将来不被“否认”。可见,他们提倡的民主与法制,是为保障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服务的。所以,胡适亲自草拟“好人政府”的“政治计划”后,一面向芮恩施请示,一面送给吴佩孚征求意见,以为能博得他们的支持。

军阀、官僚、政客们不理会胡适等书生的迂腐之见,依然我行我素,争权夺利,只是有时为欺骗民众和舆论,利用一下所谓“好人政府”的主张。 1922 年 6 月黎元洪出任总统后,为巩固其地位,竭力主张“废督裁兵”,

遭到军阀反对。他几次任命国务总理组阁,皆被吴佩孚推倒。9 月,只得采取吴的主张,任命王宠惠为代理国务总理组阁。在胡适《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签名的王宠惠及汤尔和、罗文干入阁,组成了当时被称为“好人政府”的内阁。但是阁员中吴佩孚嫡系多居要职、实权则在吴佩孚手中,故又被称为“洛派内阁”(吴驻兵洛阳)。于是又遭曹锟保定派的忌恨。11 月,当了军阀 3 个月工具的“好人内阁”又倒台,成为历史笑柄。直系分裂成两派。北洋军阀内部又多一层争斗。

1923 年 6 月,曹锟抢先制造“第一次北京政变”,嗾使冯玉祥、王怀庆

率中级军官 300 人,到黎宅索饷,逼迫黎元洪出走天津。接着,曹锟以 5000

—10000 余元一张选票,收买议员 500 余人,于 10 月 6 日,在大批军警严密监视下,当选为总统。翌日,吴佩孚一改反对先选总统初衷,电贺曹锟当选。国民党则发表宣言,谴责曹锟贿选总统。8 日,孙中山明令讨伐曹锟,斥其贿选,是文明国家的“奇耻大辱”。

10 月 10 日,曹锟正式就任总统,并颁布曹氏“宪法”,任命高凌霨代理国务总理。曹锟上台后,为了换取列强的支持和承认,又进行了一系列卖国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凡军阀都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并以此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问鼎中央政权。但是,如果说他们带兵打仗有的还有点能耐、搞阴谋诡计有的还颇为能干的话,一般只知鱼肉百姓,在治理国家方面,都一窍不通。然而, 辛亥以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央政权却不断地落到这些军阀手里。于是他们

忘乎所以,又欲当总统,又想做皇帝。结果都像鸭子上了烤炉,反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袁世凯是如此,曹锟亦是如此。

曹锟是一个昏聩粗鄙、愚昧无知的封建军阀,早就想效法其前辈,过一过国家元首的瘾。当皇帝是太不合时宜,袁世凯的败亡,就是明鉴。于是他就当总统。在他看来,皇帝也好,总统也好,只不过是名称不同;只要登上一国之长的宝座,便可为所欲为。他的头脑中哪有一丝一毫的民主观念,更谈不到什么“总统是人民公仆”的思想了。所以,这种丑类当总统,完全是“沐猴而冠”,历史的嘲弄,也表明曹锟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