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国“调停”与全面内战爆发

战后中国局势的演变,同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而美国的对华政策, 在一个时期内是在所谓“调停中国内部纠纷”的名义下实现的。国民党方面接受美国的“调停”,是因为它完全了解美国“扶蒋反共”的根本立场及其“调停”的基本出发点是支持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而且蒋介石在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打击下,意识到发动全面内战的时机尚不成熟,他还需要用政治手段遏制共产党力量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时间部署内战兵力,美国的“调停”正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共产党方面接受美国的“调停”,是因为中共中央认为,“虽然美国政策在基本上仍然是扶助蒋介石的(这是美国一贯政策,罗斯福亦如是,我们不可存幻想)”,但杜鲁门 1945 年 12 月 15 日的对华政策声明,表明“美国已决定不直接参加中国内战,不援助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而援助中国的和平统一。”“美国政策的这些变动,对中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当前斗争是有利的”。①

①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6),1992 年版,第 62—63 页。

① 《中央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动和我党对策的指示》(1945 年 12 月 19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5), 1991 年版,第 494 页。

1945 年 12 月 22 日,马歇尔到重庆。23 日会见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周恩来等表示了中共对马歇尔出使任务的重视和赞许,希望停战,建立一个联合政府。12 月 27 日,准备出席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停止内战的具体办法。31 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复文中共代表,表示同意停止国内各地一切军事冲突,并建议由政府和中共各派代表一人,会同马歇尔商定停止军事冲突办法。1946 年 1 月 5 日,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 月 7 日,国共双方代表张群、周恩来同马歇尔组成“三人会议”,以马歇尔为主席,会商解决军事冲突及有关事项。1 月 10 日,张群、周恩来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同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分别向所属部队发布停战令。根据停战协定,在北平设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执行停战协定。执行部由委员三人组成,他们是郑介民、叶剑英、罗伯逊。军调部一切事宜均按三委员一致同意的原则办理。停战协定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调动和向解放区的进攻,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国民党方面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将东北地区排除在停战协定之外。

1946 年 2 月 14 日,“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定设立的军事三人小组正式成立,成员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中共代表周恩来及充任顾问的美国代表马歇尔。经三人小组的多次协商,2 月 25 日达成《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简称《整军方案》)。该方案规定,全国军队的整编及中共军队的统编用 18 个月的时间分为 4 个阶段完成。“整军方案” 达成后,国共两党代表主要围绕军队驻地实即解放区问题,继续谈判。由于国民党仍然企图消灭解放区,不打算按政协协议的规定走向政治民主化,因此,整军方案也就不可能贯彻执行。

1946 年上半年,争夺东北成为国共斗争的一个焦点,出现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本来,自“九一八事变”东北丢失之后,国民党在那里已没有一兵一卒,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坚持了那里的抗战。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立即把抢占东北作为重要目标。11 月,国民党两个军由美国军舰海运到秦皇岛。11 月 16 日,攻占已由人民军队驻守的山海关,接着沿北宁路向北推进,从而挑起了东北的内战。1946 年 4 月,面对东北内战升级的形势, 马歇尔建议,中共军队撤离长春,在长春设立军调部前进指挥所,国民党政府军队停止前进。中共方面接受了马歇尔的建议,主动撤离长春,但国民党军不仅占领了长春,而且继续沿铁路向北、向东开进,5 月 28 日占领吉林。直到 6 月 6 日,蒋介石才下令东北国民党军于 6 月 7 日正午停止一切前进、攻击和追击,期限为 15 天(后延至月底)。同一天,周恩来代表中共发表关于东北暂时停战的声明。军调部前进指挥所也于是日在长春设立。

在此后停战期间的谈判中,“三人会议”虽然就恢复华北华中交通、特殊情况下美方代表的决定权、完全结束东北军事冲突等问题达成了协议,但在修订 2 月 25 日“整军方案”问题上,蒋介石设置了种种障碍,他甚至限令中共军队必须退出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这种蛮横无理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共方面的拒绝。中共代表提出“三人会议”应立即宣布东北长期停战,重申全国停战令等四项建议,又为蒋介石所拒绝。至此,马歇尔也不得不承认:“在休战期间的谈判中,共产党是比较愿意就停止冲突达成协议的, 而政府则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共产党接受这些条件是不大可能的”。“某些国民党文武领袖的力量和权力是以武力解决为目标的,他们的信念是,全

面战争要比目前伴之以经济与政治停滞的半战争状态为好”①。但是,马歇尔所说的国民党文武领袖们的“全面战争”的信念,正是同美国对国民党的大力支援密切联系一起的。

自 1945 年 9 月至 1946 年 6 月,美国用飞机和军舰把远在西南、西北的

国民党军 54 万人,运送到华北、华中、华南、东北的各重要地区。美国海军

陆战队先后有 9 万人进入中国,帮助国民党占领战略要地,驻华美军最多时

达到 11.3 万人。美国为国民党政府装备部队 45 个师,训练各类军事人员 15

万名。美国还命令 100 多万日军和几十万伪军将武器装备交由国民党政府接

收。美国政府给予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军事物资援助,仅 1946 年上半年就达

13.3 亿美元。1946 年 3 月,美军陆军顾问团和海军顾问团正式组成,总人数达 2000 人。该顾问团实际上成为美国直接参与策划和指挥中国内战的军事机构。国民党正是利用美国的“调停”,依靠美国的援助,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的。

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美国的“调停”能有助于中国向和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共并没有把中国人民的命运单纯寄托在美国的“调停”上面, 尤其是接受历史教训,没有对蒋介石将发动内战来消灭共产党的图谋,掉以轻心。中共中央在努力制止内战、争取和平的同时,积极做好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1946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关于练兵的指示明确指出:“国民党反动派除在东北扩大内战外,现正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此种情况下,我党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能够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坚决彻底粉碎之。”在另外的一些指示中,中共中央反复强调“各解放区均应抓紧练兵、减租、生产三大任务”,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 1937 年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使自卫战争获得更深厚的群众基础。

当国民党自认为已完成全面内战的准备之后,便从 1946 年 6 月下旬开始

对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首先是以 22 万人的兵力围攻鄂豫

边的中原解放区。接着,以 46 万人进攻华东解放区(包括山东、苏皖两解放

区);以 25 万人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以 26 万人进攻晋察冀、晋绥解放区;

以 16 万人准备再次进攻东北解放区;以 15.5 万人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以 7.5 万人进攻广东各游击区及海南岛的解放区。中原解放区部队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除留小部分兵力坚持当地斗争外,大部突围。其它各解放区都展开了英勇的自卫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后,1946 年 7 月 9 日,经马歇尔推荐,杜鲁门任命前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参加“调停”工作。他与马歇尔乘国民党表面上获得的巨大军事胜利,帮助国民党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制订了蒋记“宪法”,给国民党政府披上合法的外衣;同时,压国共双方在军事上都作出让步,实现“和平”,以便最终建立起美国人希望的,由国民党主宰、中共和其它民主党派作附庸的“民主中国之形式”。蒋介石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援助和压力,中共则坚决拒绝,于是,内战规模迅速扩大。1947 年 1 月 7 日,马歇尔发表离华声明,第二天返回美国。马歇尔在声明中虽然也对国民党内的“最有势力之反动集团”进行了指责,但把“调停”失败的

① 《马歇尔使华》,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190 页。

责任主要归于共产党,说“最近数月中,中共所追随之路线,显系彼等不愿促成公允之妥协”。中国共产党严厉驳斥了马歇尔的谎言。1 月 29 日,美驻华使馆奉美国政府命令,宣布退出“三人会议”,撤回军事调处执行部人员。2 月 3 日,美驻延安联络团人员撤离延安。美国的“调停”至此最后结束。

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企图用和平和政治的手段,建立国民党为主宰、中共和其它民主党派为附庸的政府,以把中国纳入其势力范围,加强其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抗衡力量。他们满以为中共和中国人民会接受这种安排。不料这种政策反被蒋介石集团所利用,把美国拖进了中国全面内战的泥坑。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说明政策制订者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无知。他们不了解蒋介石不同于中国其它军阀集团,具有特殊的能量和谋略,它需要美国的援助,但有时并不完全听从主子的摆布;他们更不了解中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成员,决不会拿人民的利益(解放区、军队等)去做交易, 换取国民党政府的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