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深入敌人后方,同当地人民紧密结合,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经过异常艰苦的奋战,许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

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一项基本主张:抗日战争必须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这十大纲领的内容包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国军事总动员,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作战方针,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全国人民总动员,给人民以抗日救国的自由;改革政治机构,制定民主宪法,选举国防政府;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抗日的民族团结。

为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实行了军事战略的转变,即把十年内战后期集中使用的正规军变为分散使用的抗日游击军,把以运动战为主改为以游击战为主,通过广泛的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 年 8 月 1 日,张闻天、毛泽东在《关于红军作战原则的指示》中即指出:依当前敌我情况,红军作战应“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 8 月召开的洛川会议确定,红军主要作战地点是冀察晋三省交界地区,当前基本任务是创建根据地,钳制和消耗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力量。毛泽东指出:全国抗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所谓游击战,就是指分散以发动群众, 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了就走。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著作中,更从理论上全面论述了

抗日游击战争所具有的“战略地位”。

广大的敌后战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是在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指引下开辟出来的。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 年 8 月 22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5 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9 月 11 日,按全国统一战斗序列,第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正副总指挥改称正副总司令)。下辖 115、120、129 三个师,分别以林彪、贺龙、刘伯承为师长。全军共 4.6 万人。10 月,恢复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的军队政治委员制度,聂荣臻、关向应、张浩(1938 年 1 月改邓小平)分任三个师政治委员。8 月底9 月初,八路军开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与日寇作战。

八路军 115 师首战平型关,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随后, 八路军担负了从日军侧翼和后方打击与钳制敌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和太原的任务。各师以旅、团为单位,主动出击,从 9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取

得一系列阻击战、袭击战、伏击战、进攻战的胜利,总计歼灭日军近 4000

人。其中夜袭代县阳明堡机场一战,击毁击伤敌机 24 架。这些战斗,配合了山西正面战场的作战。

太原失陷后,115 师政委聂荣臻率该师一部,乘日军主力南进之机,在以五台为中心的晋东北、察南、冀西地区展开作战,建立了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1937 年 11 月下旬至 12 月,晋察冀边区粉碎日军 2 万余人的八路围攻, 使根据地得到巩固。

120 师在晋西北、129 师在晋东南、115 师主力在晋西南开展游击战争, 初步形成了晋西北和晋冀豫根据地。1938 年 2 月,日军集中 10 万兵力开始进行所谓“平定”山西的作战。120 师与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军民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歼灭日军 7000 余人,收复数十座县城。后 115 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相会合,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

八路军主力开辟上述根据地的同时和稍后,抗日游击战争在冀中、平西、冀南、冀东、山东等地也迅速开展起来,并且逐步建立了各个抗日根据地。

继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之后,新四军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 1937 年 10 月 12 日宣布,南方 8 省 13 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下辖 4 个支队,全军共 10300 人,分别以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为支队司令员。1938 年 6、7 月,一、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经过艰苦奋斗,建立了以茅山山脉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三、四支队分别开创了皖南、皖中抗日根据地。10 至 11 月,新四军一部在彭雪枫率领下挺进豫东,开创了豫皖苏边抗日局面。

总计从 1937 年 9 月八路军挺进山西至 1938 年 10 月,八路军、新四军共

作战 1600 余次,歼敌 5.4 万余人,创建或初步创建了晋察冀(包括晋察冀边和冀中)、晋绥(包括大青山和晋西北)、晋冀豫(包括晋冀豫边和冀南)、晋西南、冀鲁边、冀鲁豫边、山东(包括鲁西、鲁中、胶东)、苏南、皖南、皖中、豫东等多块抗日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这个敌后战场,解放了大片国土,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这个过程中,八路军、新四军也由实际上的 4 万余人发展到 18

万人,其中八路军 15 万多人,新四军 2.5 万余人。广大敌后战场的开辟,对

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促使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抗战初期,共产党内曾出现以王明为代表的新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王明是 1937 年 11 月底奉共产国际之命回国的。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 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把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军队的正规作战上。他否认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主张“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自己的行动限制在国民党蒋介石允许的范围之内。王明的错误造成了一个时期内共产党未能在华中敌后更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 年 9 月底至 11 月上旬,中共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推动了敌后抗战事业的发展。

1939 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作战范围更为扩大,作战次数和激烈程度也都大为增加。这是因为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破产后,不得不抽调更多的兵力回过头来巩固其占领地,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扫荡”与反“扫荡”开始成为敌后战场作战的主要形式。

1940 年 8 至 12 月,八路军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推动整个抗战

事业的发展,发动了“百团大战”。共出动兵力 105 个团,作战 1824 次,毙

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 5000 余人,俘日军 281 人、伪军 1.8 万余人,破坏铁

路 470 余公里、公路 1500 余公里。八路军伤亡 1.7 万余人。至 1940 年底, 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华中,1939 年 3 月以后,新四军在周恩来、刘少奇、叶挺、陈毅等领导指挥下,在南下的八路军支队的协助下,执行“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向南巩固”的方针,坚决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和限制,在巩固原有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又开辟了皖东、皖东北、豫皖苏边、苏北、鄂中、鄂东、豫南根据地。

在华南,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地区和海南岛领导成立了抗日游击队, 后分别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广东省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在两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总计 1939、1940 两年内,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抗击了58%和 62%的侵华日军(不含关东军)及全部伪军,粉碎了日伪军千人以上至

5 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万余次。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在对敌斗争

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坚力量。到 1940 年底,部队发展到

50 万人,根据地人口达到 1 亿多。两年内,人民军队伤亡 15 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