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新中国的历程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大陆的统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了无限光明的美好前景。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面临着很多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

在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苏联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以及民族独立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也得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到 1950 年 10 月,

已有 25 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其中有 17 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环绕着当时新中国的整个国际形势是复杂的、严峻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上形成了美苏两国互相对峙、进行冷战的局面。美帝国主义凭借它在战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遏制”共产主义的烟幕掩盖下,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组织军事集团,进行扩张渗透,妄图独霸全球。在中国,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已彻底失败之后,仍不肯放弃侵略中国的立场,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上实行包围,还积极支持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对大陆进行捣乱和破坏,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国内,前进的道路上也有很多困难。首先是全国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 国民党反动派还有 100 多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华南地区和沿海岛屿,妄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负隅顽抗,卷土重来。在新解放地区,还有国民党溃逃时遗留下来的大批政治土匪和特务等反革命残余势力,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疯狂进行破坏活动,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在农村,约占全国农业人口 2/3 地区的土地改革尚未进行,地主封建势力还没有打倒。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困难极为严重。新中国成立时,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十分落后的经济,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更是一个千疮百孔、濒临崩溃的烂摊子,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交通运输陷于半瘫痪状态。1949 年还遭受严重水灾,有大量灾民和城市失业者需要救济。同时物价飞涨,市场混乱,给正常的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国家财政更是困难重重。

以上情况表明,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但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虽已经基本结束,但同三大敌人的阶级斗争仍然十分激烈。因此,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面对建国初期的复杂形势和种种困难,1950 年 6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总结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口号和“不要四面出击”的指导方针。会议指出, 要用 3 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会议批评了那种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出

这是不适合我们国家情况的错误思想。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仍然是又团结又斗争,以团结为主,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消灭资本。这次会议, 为国家当时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完成全国的解放和统一,是全面进行民主改革和恢复经济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继续向尚未解放的华南、西南进军。由于敌军崩溃之势已成,我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 以雷霆万钧之势,勇猛追歼残敌,相继取得歼灭白崇禧集团的衡(阳)宝(庆) 战役、广西战役的胜利,和歼灭胡宗南集团、宋希濂集团的贵阳战役、重庆战役及成都战役的胜利。在吸取进攻金门岛失利教训的基础上,1950 年 4 月又取得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胜利。在席卷全国大陆的军事胜利的形势下, 还相继用和平方式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等地。到 1950

年 6 月,经过 8 个月的作战,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30 万人,完成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负隅顽抗的幻想。

195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继续解放西藏和台湾,但是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破坏和阻扰。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地区后,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勾结少数上层反动分子,进行种种挑拨和分裂活动。当人民解放军准备进军西藏时,西藏地方政府少数反动分子,在美英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者的挑唆和支持下,搞所谓西藏“独立”的活动, 企图使西藏脱离祖国大家庭,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并坚持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一面积极争取西藏地方当局进行和平谈判,一面严正驳斥和谴责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同时,坚决打击阻挠和平解放的西藏反动势力,于 10 月进行了昌都战役,解放藏东政治

经济中心昌都,歼灭藏军主力 5700 余人,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咽喉要道,也促进了西藏上层统治集团迅速分化。经过复杂斗争,1951 年 4 月,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5 月 23 日,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 月 26 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完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从而也实现了中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国民党反动派从大陆溃逃的时候,将台湾及其附近岛屿作为其最后挣扎的基地。蒋介石在 1949 年 1 月“下野”前后,就对台湾苦心经营、预留退路。1949 年 12 月,国民党政府决定迁往台北。1950 年 3 月,蒋介石正式宣布复行“总统”职权,提出“反共复国”的口号,企图在军事上巩固台湾基地, 进而伺机“光复大陆”。美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在大陆失败后,仍企图割裂和控制台湾,作为其包围、封锁新中国一个重要的环节。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的时候,6 月 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利用朝鲜爆发内战为借口,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自此,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武装的支持下长期盘踞台湾,破坏中国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追歼残敌的同时,还先后抽调 150 余万人, 对国民党溃逃时潜留下来的大量土匪特务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同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协助地方进行减租反霸、建立民主政权,使剿匪工作迅速取得很大胜利。到 1952 年底,共歼灭国民党匪特武装 240 余万人,在大陆

上基本平息了匪患。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各地的政权机构,相继建立起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机关。在新解放地区,首先实行军事管制,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成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军事管制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反革命活动,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接管一切公共机关和官僚资本企业,恢复生产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同纲领》规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各种条件尚不具备,故先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过渡。从 1949—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大行政区、省、市、县、区、乡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原则。各地相继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政权,并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在建设各级人民政权的过程中,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

人口据 1953 年普查统计共 3500 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6%。他们分布的地区很广,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中共根据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贯立场,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有权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事业。到 1952 年 6 月,全国建

立了各级民族自治机关 130 个。1952 年 8 月,中央人民政府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政策的贯彻。

全国大陆的统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各地区(除台湾等岛屿外)各民族人民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这个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政权。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真正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最基层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政权。中国人民有了这样的政权,就获得了改造旧中国、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条件和强大武器。

在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同时,政府还采取相应的措施,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建立起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