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众性的抗日运动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整个中华民族,工农商学兵各界, 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以外,都投入到这场保卫民族生存的斗争中来。

从“九·一八”后就充当抗日先锋的工人阶级,抗战爆发后更积极地行动起来。在保卫平津和上海的战斗中,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大批铁轨、枕木、钢板、麻袋等物品运往前线,协助部队构筑工事。平津、同蒲、正太三铁路的工人,大部分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团体,成千上万人加入工人游击队、八路军、决死队。太原各厂工人在中共的推动下,组织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后发展为拥有 5000 人的工卫旅,配合八路军打击日军。井陉等煤

矿工人组织的游击支队,有 1300 余人,一度攻入日伪井陉矿务局。沿海城市的广大工人积极参加工业内迁的工作,为奠定抗战的物质基础作出了贡献。农民始终是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参加者、支持者。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所需人力、物力,都主要来自农民。1937 年底至 1938 年间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山东 10 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和冀东 20 万人抗日大暴动,都以农民为主要成分。平型关大捷后,参加抬伤员和运送战利品的农民达数千人。在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参加自卫军、民兵和游击队,直接参战。妇女、儿童也积极参加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各地农民救国团体纷纷成立,仅山西一个省,1939 年有农民救国会会员达 100 多万人。

青年学生和知识界积极投入抗日斗争。芦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华北各界救国会等 20 多个群众救亡团体组成战地服务团、劳军团、看护队,分赴前线和医院开展服务、劳军和救护工作。学生们还组成募捐团和宣传队,募集抗日经费,进行抗日宣传。

工商界以很高的爱国热情参加抗日运动。抗战爆发前,上海商界已组成职业界救国会,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淞沪抗战时,该会改称职业界救亡协会,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上海市商会成立了救国公债商界劝募总队,动员各商店以积极认购公债的行动支援抗战。全国各地商业界广泛开展了义卖捐献活动。沿海沿江城市的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保存企业的愿望,将他们的工厂迁入内地。至 1941 年,内迁厂矿约 600 家,总计机器

和材料 12 万余吨。这对发展大后方经济,支援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1938 年 7 月,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发起了“七七”周年纪念活动,以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还组织慰劳团到各战区慰劳,在武汉发动“献金”活动。“献金”活动声势浩大,5 天之内,参加献金群众达 50 余万人,献出金额超过 100 万元。这次活动表明了各阶层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接着,各界群众又踊跃参加了捐献寒衣活动。

宗教界也投入到抗日运动中来。不少地区的佛教、回教界,成立了救亡会、救难协会等组织。上海地区的僧侣组织了伤员救护队。在武汉,千余名各地回教徒代表、千余名基督教徒分别举行反对侵略、拯救国难祈祷。天主教徒举行大弥撒,追悼阵亡将士和死难平民。天主教主教于斌赴美国 120 余

个城市旅行募捐,得款 80 余万元,支援抗战。西藏活佛发表《告蒙藏人士书》, 甘肃佛教会发表通电,揭露日军违背佛教教义,进行烧杀抢掠和破坏佛寺的罪行。西藏喇嘛曾举行大规模的抗日祈祷大会。

中国 50 多个民族,几乎全部直接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斗争。东北的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赫哲等少数民族,在芦沟桥事变前后, 一直同汉族人民一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从抗日义勇军到抗日联军,都有这些民族的儿女参与其中。有的抗联部队,朝鲜族战士几乎占有半数。满族人民的优秀代表关向应,同贺龙一起,领导了一二○师和晋绥边区的斗争。蒙古族人民从 1933 年起就参加了抗日武装斗争,1937 年10 月共产党领导成立的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和大青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后同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共同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回族人民在抗战爆发后组织了“甘宁青救国宣传团”、“回民战地服务团”、“伊斯兰青年学会”、“回民抗日救国会”等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回民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回民抗日武装,在华北和西北有数十支,著名的冀中马本斋回民支队,曾发展到 2000 余人,6 年作战 870 余次,歼灭日伪军 3.6

万余人。在广西,壮、毛难、仫佬各族同汉族一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海南岛的黎、苗族组织有人民自卫军,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日军侵占滇西后,当地白、傈僳、傣、景颇、佤、拉祜、阿昌、崩龙、汉各族人民共同奋起,抗击日本的侵略。各族数十万民工一起修建了工程浩大的滇缅公路,为保证中国的抗战和支援缅甸的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的台湾高山族人民,在抗战爆发后,同汉族人民一道,继续进行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1937 年有枋寮高山族和汉族 1300 余人暴动,1938 年初有雾社高山族暴动,1941 年 3 月有台东高山族暴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共同成立了反帝联合会, 开展了群众性的献金和募衣活动。他们用献金购买 10 架新疆号战斗机,开往抗日前线,把募集的 8 万件皮衣、1 万架马鞍和一大批药材,运往延安。青海各族人民捐献了大量银元、羊皮和军粮。藏族人民也以各种方式支援了抗战。

海外 1000 余万华侨对租国抗战作出了宝贵贡献。各地华侨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其中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和司徒美堂领导的“纽约华侨救济总委员会”,是规模最大的两个。在欧洲有“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各地华侨为抗战捐助了大量现金和物品。新加坡爱国华侨胡文虎,一次捐法币 200 万元。陈嘉庚按月捐法币 2000 元,直至

抗战胜利。旧金山华侨商会主席邝炳舜一次捐美元 10 万元。在 1939 年,华

侨捐款和汇款总计 11 亿元(其中捐款 1 亿多元),占当年国民政府军费 18

亿元的 60%。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后发行的 30 亿元公债中,海外华侨认购 11

亿元,占总额的 1/3 强。①从抗战至 1940 年初,华侨捐赠的抗战物资在 3000

批以上。至 1940 年 10 月,共捐献飞机 217 架,战车 27 辆,救护车 1000 余

辆,大米 1 万袋,药品、服装、鞋及其他用品总值约 3.5 亿元。华侨子女大

批回国参军参战。仅粤籍华侨回国参战者就有 4 万余人。担任滇缅公路运输

任务的汽车司机和修理工,有 4000 多人是华侨。中国空军驱逐机飞行员中, 3/4 是华侨。不少归国华侨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各地华侨还开展了抵制日货、拒绝为日人做工、禁运军火去日本、举行反日大示威等活动,把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扩展至全世界。华侨领袖还密切注视祖国抗战的发展形势,痛斥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举动。1938 年 10 月底,陈嘉庚鉴于国民党对日妥协倾向的发展,在新加坡致电国民参政会,提出“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议案,为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通过。这对国民党内的妥协分子是一个严重警告。

群众性抗日运动的开展,说明中国抗日阵线的广大,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际工人阶级和友好人士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都发表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号召全世界和各该国无产阶级积极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37 年 9 月,拥有 1900 万会员的国际工会联合会通过决议,要求国联制裁日本,并通过会员国抵制日货,募捐援助中国工友。第二年又通过了《加紧制裁日本援助中国案》。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工

会参加的国际运输总工会,于 1937 年 10 月通告各国运输工会,禁止运送军

① 另有统计数字:抗战的前 4 年,华侨救国捐款达法币 26 亿元,占当时国民政府抗战军费的 85%。5 亿元救国公债,华侨认购一半,最后全部无偿贡献。

火至日本。第二年又通过“援华制日”案。1938 年 6 月,宋庆龄组织“保卫中国同盟”,推动了国际援华工作的开展。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率医疗队来华,在极其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为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和发展根据地的医疗事业,鞠躬尽瘁,最后以身殉职,表现了无比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及爱泼斯坦、汉森、福尔曼,美国医生马海德,印度援华医疗队大夫柯棣华、爱德华、巴苏华,新西兰友好人士路易·艾黎,以及德国、奥地利、瑞典、捷克、英国等的许多记者、医生,都为中国人民的神圣抗战事业做了有益工作。路易·艾黎和埃德加·斯诺发起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很快在全国各地办起工业合作社 1000 多个。“工合”运动对解决当时战争和民用的急需,帮助各抗日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 乃至对培养工业技术力量和扩大中国抗战的影响,都起了作用。

在各国政府中,首先对中国抗战给予大力援助的是苏联。1937 年 8 月, 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至 1940 年,苏联给予中国的军用物资贷款有

4.5 亿美元。苏联还派遣志愿空军人员和军事专家来中国直接帮助抗战,总计 3000 余人。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歼击机大队长赫曼诺夫在内的200 余名志愿飞行人员,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美国在中国抗战爆发后,采取所谓“完全中立”的政策,但实际是纵容和支持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所需军用物资的绝大部分,都由美国进口,而美国对中国则没有实际援助。1941 年以后,美国开始大量援助中国。美国政府支持的陈纳德航空队——“飞虎队”,于 1941 年 8 月在中国成立,随即与中国空军共同展开对日作战,1 年间击落日机 280 多架。1941、1942 两年,美国给中国货款 5.5 亿美元,英国给中国贷款 5000 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