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民党统治的加强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蒋介石重新上台后,国民党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军事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措施,来强化其统治。

国民党政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实施军事专政。

1932 年 1 月 28 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恢复军事委员会机构。3

月 5 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 确认该委员会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所有“国防绥靖”之事宜皆由它“统率”。蒋介石任委员长。当时内地 22 个省份,有 20 个省处在军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余下的陕西、江苏两省,也都受军人支配。

1932 年 6 月上旬,军事委员会颁发陆军师暂行编制表,规定:统一各师编制,军为直辖单位,军长不兼师长,全国 48 军、96 师。由此形成了一支由蒋介石直接控制的庞大的所谓“中央军”。这是国民党统治的主要军事支柱。国民党通过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补充和更新武器等办法,大力加强这支武装。除整编加强正规军队外,国民党还大力扩充反动地方武装。规定各地武装民团一律称“保安队”,另外还有“壮丁队”、“铲共义勇军”等武装。保安队以中队为单位,上设大队、总队。壮丁队和“铲共义勇军”每保一小队,合小队为联队、区队、县总队,分别由保长、乡长、区长、县长指挥。保安队负责本县“治安”,并协助邻县防务,将全

① 见《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出版说明”和“组织序列表”,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2 月出版。

国每一寸土地,置于军事管制之下。

在政治上,国民党通过扩大特务组织、厉行保甲制度、制定颁布反动法律等途径,大力加强对人民群众、革命和进步力量、异己势力的控制、镇压和监视。

还在国民党政权建立初期,国民党内即已形成了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而受命于蒋介石的 CC 系势力集团。①这支势力逐步扩大,人员分布到国民党的党政部门、文教和经济部门。在陈果夫任部长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专设“党务调查科”,相继由陈立夫、曾养甫、叶秀峰、徐恩曾等主持,其成员都是职业特务。1935 年底,扩大为党务调查处,到抗战时期发展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除 CC 系外,蒋介石又指使贺衷寒、戴笠、康泽、曾扩情等于 1932 年 3 月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由蒋亲任社长。它以黄埔军人为核心,活动范围起初为军事系统,后扩展到其它方面。复兴社设有特务处和别动队,专门进行特务活动。以戴笠为处长的特务处,在全国各地遍设特务网,对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及异己力量进行监视,绑票暗杀, 无所不为。后特务处扩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以康泽为头子的别动队,是一支特务武装,到抗战时期一部分编入军队,一部分跟随康泽进了三青团。扩大特务组织,强化特务活动,这是国民党加强反动统治的重要一着,也是国民党政权法西斯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为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控制,还在第二次北伐结束之前,蒋介石就电令浙江、安徽、江苏 3 省亟应“兴保甲,办团练”,并要求 3 省“首先

兴办,然后推之于各省。”至 1936 年,全国已有 13 个省和北平、南京 2 市推行保甲制度。在保甲之内实行“管、教、养、卫”。管:管理户口,监视言行,实行“连坐法”,订立公约;教:进行党化教育;养:摊派捐税;卫: 与编练民团相结合,建立地方武装。保甲制的推行,强化了国民党在基层的统治。

国民党政权建立以后,即着手制订维护其统治的各项法律。1928 年 3 月公布《中华民国刑法》和《暂行反革命治罪法》,11 月公布《惩治绑匪条例》。1929 年 12 月颁布《反省院条例》。1931 年 1 月公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1934 年 11 月公布《戒严法》。1936 年 2 月公布《维持治安紧急办法》。国民党利用这些法律,逮捕杀害了无数共产党员、革命者、进步人士和无辜的群众,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剥夺人民的自由权利。

在文化思想方面,国民党控制言论,“围剿”进步文化。他们通过颂布

《出版法》、《宣传品审查办法》、《图书杂志审查办法》和实行“邮电检查”等强力手段,剥夺革命文化的出版自由,阻止进步书籍的发行,又派遣特务、侦探,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和捣毁进步文化机构,绑架和杀害进步文化人士。1929 年,国民党政府就查封了创造社、艺术剧社和上海国民通讯社。1930 年 10 月杀害左翼戏剧家联盟成员宗晖。1931 年 2 月杀害共产党员青年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九一八”后,这种活动更加疯狂。1931 年,现代、北新、群众、江南、乐新等数家书店被查封。1933 年 5 月,作家丁玲和潘梓年被绑架,诗人应修人因反抗绑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作家洪灵菲被捕杀害。随后,良友图书公司、神州国光社、光华书店被

① 关于 CC 的由来,说法有二。一说,1927 年 11 月陈果夫奉蒋介石之命组织“中央俱乐部”,英文缩写为

CC;二说,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姓氏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为 CC。

破坏。1934 年 11 月,《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被暗杀。国民党妄图利用这些手段消灭一切革命进步文化。

在“围剿”进步文化的同时,国民党蒋介石大力宣扬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在 1931 年 5 月召开的国民会议上,蒋介石宣称:共产主义和西方民主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法西斯主义能建立“有效能的统治权”, 才是训政时期的中国“所要求者”。蒋介石竭力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论调,兜售愚民主义的“力行哲学”。在蒋介石的提倡下, 一些国民党的报刊掀起宣传法西斯主义的狂潮。他还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硬说孙中山的思想渊源于中国“正统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鼓吹“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推行愚民政策。

在经济方面,国民党逐渐建立起国家垄断资本,作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国民党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是从金融业开始的。1928 年 11 月,南京政府成立中央银行。该行享有发行钞票、代理国库、募集和经理内外债等特权,先后由财政部长宋子文、孔祥熙担任总裁,1935 年资本总额达到 1 亿元。在此期间,南京政府又通过加入官股的办法,控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1933 年设立鄂豫皖赣 4 省农民银行,1935 年 4 月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4 行之外, 1930 年组成邮政储金汇业局,1935 年成立中央信托局。以 4 行 2 局为中心,

再加上由国民党政府插手控制或间接控制的小 4 行(新华信托、中国通商、

四明、中国实业),北 4 行(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南 3 行(上海、浙江实业、浙江兴业)等二流银行,就形成了一个金融垄断网,控制了全国的金融业。

1935 年 11 月,南京国民政府在 1933 年度两改元的基础上,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以中、中、交三行(后加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以法币为限;一切银币、银两都必须兑成法币,实行白银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法币 1 元等

于英镑 1 先令 2 便士半,后又同美元挂钩,法币 1 元等于 0.2975 美元。

这次币制改革,标志着国民政府对全国金融控制的完成。也反映国民党垄断资本的形成。有其历史的进步性。由于统一货币,便利市场流通,因而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工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法币政策实行后的 1936 年,工农业生产达到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在法币政策下,集中货币发行权, 阻止白银外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实力,这对不久即爆发的全国抗战是一个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