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源消耗总量
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增长率将居领先地位,前苏联落在后面,经合组织的能源进口将有所提高。
今后 20 年,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将是:在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环境完整的同时,制定以可靠和价格合理的能源为核心的计划和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
此处提出的全球能源规划基于两个关键设想:其一,未来的经济增长; 其二,未来经济活动的“能源强度”,这些计划假设,1990~2000 年,全球经济年增长率为 2.4%,随后的 10 年将增长到 3.1%。1990~2000 年,能源强度将继续下降,创记录地从每美元 21600 热单位下降到 1740 热单位。
这段时间,全球经济活动的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强度将受到诸如技术发展、经济活动的部门融合、能源价格以及获取资金以替换原有资
本等因素的制约。除了提高世界能源效益之外,改进技术——特别是运输和发电——有助于限制与能源有关的污染发展。可是,占世界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试图降低能源强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缺少资金以及过于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活动的趋势而受到制约。
经济增长规划表明,经合组织的工业化国家与其余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差别很大。前者估计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2.4%,后者为 4.2%。不过,这两个集团内的经济增长率也有区别,特别是后者。80 年代末期,石油价格普遍较低,它直接限制了欧佩克许多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放眼未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很可能仍然摆脱不了贫困,而其它国家(如某些环太平洋国家)将实现全面工业化。欧亚大陆(中国、前苏联和东欧)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虽然它们的总经济增长率估计可达每年 2.3%,可是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中国的年增长率可谓不凡,达 7.0%,前苏联为 0.5%。
考虑到不同的经济增长率,1990 年至 2010 年,经合组织的基本能源消耗量平均每年增长 1.4%,世界其它国家每年增长 2.7%,欧亚大陆每年增长1.3%。总之,欧亚大陆和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仅及组成其余世界的欠发达国家的一半。到 2010 年,经合组织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总能源的 50% 以下,而 1990 年这个比例略大于 50%。但是,对其余的国家而言,除了能源前景难以预料外,尚未勘探地区的地理潜力也相当难以把握。
与 1992 年一样,到 2010 年,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将是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目前经合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消耗的能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几乎是美国的3/4。这种相对的位置将持续到 2010 年。考虑到前苏联的国内经济和政治混
乱局面,在 1995 年前,它的能源消耗将呈绝对下降趋势,而且至少要在 2000
年后才能恢复到 90 年代初的水平。相反,中国的能源年消耗量将增加,平均增长速度是世界能源消耗增长速度的两倍。
除美国外,日本将成为经合组织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到 2010 年大约可达美国消耗量的 1/4。可是,日本(根据目前情况,日本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是经合组织最快的)如今自产的能源还不及其需求的 1/5。2010 年,它消耗的能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计划通过国内提供核动力能源缓解能源短缺,这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核能源计划。可是,日本也不得不大大增加各种矿物燃料进口。
经合组织欧洲成员国也需进口相当多的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尽管它们可能会努力促进能源供给多样化,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那里的国内采矿业在世界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且在走下坡路。
石油对全球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比其它任何形式的基本能源都大。在2010 年到来前,石油仍将是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可是,欧亚大陆的情况不是这样。1990 年,中国消耗的能源中 3/4 以上是煤炭,石油只占 18%。在前苏联,1990 年消耗的能源中,天然气占 40%,石油占 30%。
这段时间,石油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将有所减弱,1990 年全球能源消耗中石油占 39%,2010 年将降至 37%。很多试图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 或是力图减缓与燃煤有关的环境问题的国家可能会推行鼓励开发和进口天然气的政策。西欧几个国家似乎就是这种情形。天然气贸易会有长足增长,特别是在西欧这样需求日益增长的地区与中东和俄罗斯这样具有大量天然气储量的地区之间。2000 年后,天然气贸易会加速发展。那时,西欧的天然气开发已经到饱和状态。
(三)中国的能源与环境
1991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11%,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622 万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按二氧化硫增长率为 8%、 7%、6%、5%进行预测(见表 2-3)。
表 2-3 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万吨)
(以 1991 年 1622 万吨为基数)
年份 1993 |
1995 |
1997 |
1999 |
2000 |
2004 |
2006 |
2009 |
2010 |
|
---|---|---|---|---|---|---|---|---|---|
增长率 | |||||||||
8 % | 1891 |
2383 |
2574 |
3002 |
3242 |
4411 |
5145 |
6481 |
7000 |
7 % | 1857 |
2275 |
2434 |
2786 |
2981 |
3908 |
4475 |
5482 |
5866 |
6 % | 1822 |
2171 |
2301 |
2585 |
2740 |
3459 |
3887 |
4630 |
4907 |
5 % | 1798 |
2063 |
2161 |
2369 |
2479 |
2956 |
3217 |
3631 |
3766 |
这种预测只是根据年增长率的推算,没有考虑到实施新的环境政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按 5%增长率计算,预测符合 1993 年实施新的环境政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按5%增长率计算,预测符合1993 年实际排放量1795 万吨。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推算到 200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不会超过 3000 万吨,
到 2010 年大约在 4000 万吨左右。
日本预测中国到 200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3724 万吨。并说中国政府的
目标是,到 2000 年能源的年消耗量为 14 亿吨(折算为标准煤),要把二氧
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 2000 万吨的程度。但是,正如下面所述,这只是一个乐
观的展望。现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 2000 万吨,它表明到 2000 年很可能要超过这个数。
日本的预测可能估计过高,但是据我们计算,到 2000 年二氧化硫的排放
量不会超过 3000 万吨,这由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小决定。
我国现在酸雨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现在采取什么措施?制定什么政策已是当务之急。
进行跨世纪的环境研究,特别是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环境政策已是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