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电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1. 比火力发电经济

铀—235 分裂时产生的热量是同等重量煤炭热量的 260 万倍,是石油的160 万倍。一座 100 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每年补充 40 吨核燃料,其中只

消耗 1.5 吨铀—235,其余的尚可回收利用。而同样是 100 万千瓦的火电厂,

每年却要消耗 350 万吨煤或 200 万吨石油。至少每天需要有一艘万吨轮或 3

列 40 节车厢的火车将这些煤或石油运送到厂。

目前,核电的成本已低于火电。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字, 1982 年,欧共体和日本的核电成本比火电成本低 20%~ 50%;1985 年,法国低41.4%,比利时低 34.7%,英国低 23%~38%。因此,核电的经济效果显而易见。

  1. 风险相对较小

在 1991 年赫尔辛基电力与环境问题国际讲座会上,曾对各种能源(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引起的健康和环境危害作了比较,认为核电站的风险同其他能源业相比,还是较小的,据巴西核电专家卡马戈说,从政府角度和实际情况看,核电都是比较安全的。他认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办法,核电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1. 可减轻环境污染

气象学家最近的计算表明,如果全世界以煤为主要能源,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平均气温明显升高,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说,温室效应的威胁以及核电站设计上的重大进步,将促成核电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1. 可节省煤炭和石油资源

以美国为例,在过去十几年中,100 多座核电站使美国减少进口原油 30

亿桶,仅此一项就减少开支 1000 亿美元。目前地球上的石油和煤炭资源逐渐趋减少,如全部依靠它们来发电,那将会难以维持。如果逐步过渡到以核电为主,就可缓和石油及煤炭的紧张状况,可把有限的石油和煤炭用在更为需要的化工等工业部门。

  1. 发展核电面临的主要问题

核电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安全和核废料处置问题,公众对核电心存疑虑主要也是担心这两个问题。确实,目前世界上有些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原先的设计也有缺陷,设备也日趋陈旧,再加上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因此专家们认为,发生核事故甚至核灾难有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切不可掉以轻心。在确保核安全方面,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如改进核电站设计,建造安全的新一代轻水堆核电站,认真贯彻“纵深防御”原则,加强职工责任心等,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杜绝事故隐患,防止发生大事故。

在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核废料处置问题是核电部门面临的又一个迫切而重大的问题。最近,俄罗斯在日本海倾倒核废料引起世界关注, 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用过的核燃料中绝大部分放射性核素是短寿命的,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衰变掉了,但有一些裂变产物在几百年内、超铀元素在几千年内仍有放射性。据报道,放射性废料的管理战略是:先贮存一段时间, 使寿命短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掉,再经过“后处理”把高放射性废物制成硼酸盐玻璃固化块,包装好存放到地质稳定的岩洞中,与环境长期隔离。据称这

些处置核废料的概念已被证明是可行的,有些国家也已成功地找到合适的安全地质条件来永久贮存核废料。

路透社曾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找到的处理放射性废料的方法是:用一种合成的高级陶瓷(SYNROC)与放射性废料融合在一起后,能把核废料封闭在岩石的结晶状结构中。这种合成陶瓷能抗渗漏,甚至能放在地下深处的高温环境中。这意味着能把核废料埋入 4 公里深的地下,这是目前埋藏方法所

能达到深度的 8 倍多。在这样的深层,岩石比较稳定,废料升到地面上的可能性较小。

德国卡乐斯鲁厄市的核研究中心研制成一种新型陶土结晶法,用于处理核废料收到了安全经济的效果。其方法是首先将核废料与一些陶土原料,如高岭土等混合,然后加水搅拌并制成一个个圆筒形器件,再以 1300℃高温加以焙烧即可。实际应用表明,这种被称为 KAB—38 的新陶土比玻璃结晶法多吸附两倍多的核废料,大大节约了堆放核废料的场所。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六个主要的国家实验室及日本、法国的一些研究机构正在研究“核废料嬗变法”,据称这种方法能把美国堆积如山的放射性废料嬗变成能较快失去放射性的物质。这种方法是用核粒子轰击核废料,使其变成在 300 年后就比较安全的物质。否则,这些核废料在若干万年以后仍有危险的放射性。当然,核废料处置问题目前尚未有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各国政府和核电部门仍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