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与建议

  1. 进展

地球的“三废”有可能通过生物—微生物技术进行治理。就燃煤或石油所排放的废气而言,它是污染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的根源,为此,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根源上治理,关键在于煤炭及石油的脱硫;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净化大气中的废气,微生物技术大有用武之地。我国选育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不仅使煤炭无机硫脱除率达 80%以上,而且对工业排放的硫化氢毒性气体消除率达 70%以上,还获得纯度 95%的硫磺。美国一家公司采用酶法脱硫技术,可使煤中硫的消除率达 80%,减轻烧煤时排放二氧化硫,也可回收硫磺。美国芝加哥一家研究所采用一种红球菌脱除原油中硫也取得类似结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微生物脱硫不仅可以形成治理工业废气产业,而且以废的或产生废气的基质作底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系列有价值的产品如菌体蛋白等。

“白色污染”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国内外都在研究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北京等地也都进行了开发和生产。

人类的未来将面向海洋,而海洋环境因陆地分散的污染源有 3/4 流入海洋以及人为因素而使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其中废弃塑料污染率高达 40%,海洋漏油事件常有发生,就这两项对海洋生态就有很大的破坏力。为此,保护海洋就是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英国利用洋葱假单胞菌以木糖为唯一碳源可生产聚羟基链烷酯(PHA)占细胞干重的 60%。我国研制具有聚乙烯塑料功能的植物性纤维素薄膜已进入

产业化开发阶段。所有这些不同形式的塑料物质制成新型生物薄膜废弃后均可为微生物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至于海面漂浮的石油膜都有可能借助微生物清扫。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成一种由“四种菌组成的混合菌群” 叫 M 菌,用它处理浮油产生较好效果,它具有利用石油成分烃作唯一营养源, 专门吞噬这些海面浮油,即起着清扫油膜污染物的作用,有益于净化海面环境;又可回收大量菌体。落入水域放射物质如铀等,都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吸附性能进行治理。英国伯明翰大学用一种柠檬杆菌产生磷酸酶的特有作用, 将水中所含的铀与有机磷酸酯反应,生产氢铀酰磷酸盐晶体,聚集于细胞表面。因此,所有含铀水液包括含镅、钚、铜、镉、铅等金属都可通过一种“细菌滤筒装置”进行处理,可连续使用数月,吸附放射性金属的细菌可取出安全贮存,也可回收利用。从此可以看出,充分发挥某些微生物的特定功能, 对海洋污染物的净化,保护水面及生物资源,回收有价值产物会发挥重要作用。

  1. 建议

环境生物技术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其特点:技术难度大,产品增值高, 商品化速度快,发达国家都投入巨资进行研究。据台湾省《经济日报》1994 年 3 月 22 日报道,全球生物技术产品总产值可达 650 亿美元,台湾省可能达

到 6 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进行信息追踪,找出突破口,而不急于开展规模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应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急需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可生物降解塑料、酶法脱硫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