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洲为核电迅速发展作准备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1993~2010 年,亚洲核电站的数目将要增加1 倍,即从目前的 70 个增加到 140 个。正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言人戴维·基德指出的:“亚洲是世界民用核能发展迅速的唯一地区。”
的确,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1986 年)之后,大部分核大国都冻结了自己的计划:在美国和加拿大,核电站的建造工作完全停止。
在亚洲,核电发展仍在继续。当然,亚洲远未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集团。每个国家有自己的能源需要和自己特有的发展速度。一般地说,像菲律宾、泰国、北朝鲜、越南、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
民用计划进展较慢。相反,在经济增长日益依赖于核能工业发展的日本、南朝鲜、中国及台湾省和印度,则很积极地执行着民用计划。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目前能源生产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
在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作出了选择核能的决定。今天,日本有 47 个反应堆,提供国家消耗能源的 26.9%,因而日本核能总量在世界居第四位,排在美国、前苏联和法国之后。
据日本通商产业省新近制订的核能计划,石油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将从目前的 57%降到 2010 年的 46%。
同日本一样,自然资源也很贫乏的南朝鲜,对核能寄予很大希望。在 70
年代初提出的核能计划不断扩大,目前国家已拥有 9 个核电站,占国家电功率总量的 43%。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现在到 2006 年,韩国将需要修建 27 个核电站。这一发展速度将能满足 54%的电力需要。
同日本和南朝鲜一样,台湾省也缺乏自然资源,不论是石油、煤还是水电。不管怎样,由于核能开发政策行之有效,该岛已做到了使 2000 万人口中
每个人能用上 0.75 千瓦的平均电功率。在人均电功率为 0.1 千瓦的一个地
区,这一成绩可与西方的人均 1 千瓦的电功率相比。
尽管中国作出了很大努力(它把工业投资的 40%花在能源部门),但是需要仍然大大高于生产。由于由西方石油公司为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而进行的勘探工作迄今均告失败,所以,北京不得不主要依靠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
诚然,这一选择是有道理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国),但是,它不能不提出运输和环境问题来。因此,利用核能看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中国的核电计划开始于泰山核电站,然后是大亚湾核电站。前者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发电能力为 300 兆瓦,有些组件是进口的。
我国决心进一步依靠原子能,打算从现在至 2000 年建造 9 个核电站。这将使能源生产量提高 600O 兆瓦。即使到了这一阶段,核电也将保证不了电力需求的 4%以上。
1994 年 3 月 4 日我国宣布将在九江市建造第三个核电站。这座电站将安
装 600 兆瓦的 6 个机组,其发电能力高于泰山和大亚湾核电站。我国计划在
2010 年前,电力增加 1 倍。要实现这项计划,中国每年就要有 15000 兆瓦的发电能力投入运行,这个数字占全球每年装机容量的 15%。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自己核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虽然电力生产在印度早就是优先的,但是由于使用的煤质量差,常规电站的利用遇到困难。另外, 印度电力系统的效率因缺乏中央调度而受到影响。结果是:经济活动常常被打乱。举一个例子:印度的大工业企业只能在夜里运转,因为每天都断电 5 小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政府决定增加核电生产,并且已制订了一个新计划,这个新计划把希望寄托在功率比迄今发展的一批反应堆的功率(235 兆瓦)更大的反应堆(500 兆瓦)的建设上面。
赌注是雄心勃勃的:从目前的 1000 兆瓦增加到 2000 年的 10000 兆瓦,
它需要 140 亿美元的投资,这是为保障更好的供电而需要付出的代价。电力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印度正在追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