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学”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 1964 年 8 月 18 日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

说:《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有俞平伯、王昆仑,都是专家。何其芳也写了个序,又出了个吴世昌。这是新红学,老的不算。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这段话对“红学”的发展作了历史的概括和评价。

伴随《红楼梦》的问世,学术界兴起了一门新型学科——红学。红学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旧红学;由胡适、俞平伯在二十年代开创的新红学;建国后用马克思主义对《红楼梦》的研究。从脂评到王国维、蔡元培及诸多评点派红学家,属于旧红学的范畴。王国维用唯心论的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作为;日红学的最后一名代表,蔡元培则沿着“索隐派”的思路,用小说中的人物去附会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毛泽东对蔡的批评即指此而言。新红学在批判旧红学的基础上,着重对《红楼梦》作者、版本的考证及其思想艺术的研究,认为《红楼梦》乃作者曹雪芹的自叙传,《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批评的东西,但也有合理的因素。毛泽东说:“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是对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的积极肯定和评价。

《红楼梦》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发端于五十年代中期。1954 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第 9 期刊登了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同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上又发表了李、蓝合写的《评(红楼梦研究)》。两文对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这两篇文章立即引起毛泽东的关注,他不仅详细阅读,划满圈圈、杠杠,还写了批注。他称赞《关于(红楼梦简记)及其他》是“很成熟的文章”,同时也指出李、蓝文章的不足。1954 年 10 月 16 日,毛泽东给中央政治局和其他有关同志写了那封引起轩然大波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肯定李、蓝的文章“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由于这封信,在文艺界、学术界开展了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评,乃至发展到对胡适派观点的全面批判。学术争呜搞成了政治运动,这是一个值得记取的严重教训。但应当说,这场讨论提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评价《红楼梦》的新课题、新任务,把《红楼梦》研究和其它文学艺术遗产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几位红学家,也各有建树。何其芳著有《论、红楼梦)》一书,后将原著节要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代序言,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的力作。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记》一书,曾在《光明日报》上逐篇连载,产生过较大反响。吴世昌致力于《红楼梦》版本和作者的考证,成就斐然,亦自成一家。新时期以来,红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