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继承和借鉴的基本标准

无产阶级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批判继承和借鉴文艺遗产的基本标准也应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需要。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批判继承和借鉴的标准同文艺方面完全一致,这是明确无误、不容置疑的。这个标准既适用于文艺遗产的思想内容,也适用于艺术形式,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提出来的决定我们对待遗产所应有的取舍态度的标准。按照这个基本标准,对过去时代的文艺作品必须首先考

察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然后决定取舍。检验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也就是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就是要看作品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同情劳动人民,是否反映了人民 的疾苦、思想情感和利益要求。检验它们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 义,则要看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效果,对历史发展是否起促进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反映了人民利益的作品,在历史上必然具有进步意义,但起进步作用的作品,却不一定具有人民性。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毛泽东提出的基本

标准,同样适用于对艺术形式的批判继承和借鉴。他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 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

务的东西了。”(《讲话》)适合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需要,因而能够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就可以经过批判继承和借鉴接受下来,否则就只能加以扬弃。关于批判继承和借鉴文艺遗产的标

准,毛泽东还有“我们今天用得着的”、符合“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 的等提法,这些提法都立足于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为原则,实质上仍然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