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别裁》对刘禹锡诗注解上的一个错误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收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毛泽东在此诗标题前用红铅笔划圈,表示对它的重视;又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句旁,用红铅笔划有着重线,对这二句富含哲理的名句甚为欣赏。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还对此诗的编者注解提出质疑,指明了它的错误。原编者注云:“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如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毛泽东在“造化亦无如之何”句下,批云:“此种解释是错误的。”为什么说编者的注解错了呢?因他曲解了诗的本旨。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政治上很不得意。他于永贞元年(805) 被贬出京,初任朗州司马,后为夔州刺史等职,至敬宗宝历二年(826)返京, 先后历时 23 载。此诗就写于他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之际。时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邂

逅,遂相与欢宴唱和。白居易在筵席中以诗相赠,诗曰:“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子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内称刘禹锡力“国手”,盛赞他的诗歌创作才能,同时对他的不幸遭遇表示无限感慨, 为刘禹锡鸣不平。刘禹锡的这首酬答诗,既抒写了自己被长期贬黜的愤懑和不满,却又表现了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他以沉舟、病树自比,而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形容后人超前人和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法则。诗人不计较个人的升沉荣辱,而能从事物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表示要“暂凭杯酒长精神”,重新振作和投人生活。其思想境界深沉、积极而豪迈,高出白诗一筹。编者把刘诗曲解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听凭它的摆布,显然是错误的。毛泽东对刘禹锡的其它许多诗,也都反复圈读过。直到晚年,他在间过一位同志的姓名之后,还能随口背诵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指出她的名字的由来和出处。这说明毛泽东惊人的记忆力及其对刘禹锡诗热爱和熟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