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建的名剧《西厢记》

毛泽东对他喜爱的侍词不仅熟读,而且习惯于背诵。直到他的晚年,仍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不少诗人的作品,其中包括能整段地背诵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描写张生和崔莺莺这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大胆反对并挫败老夫人的多方阻挠和破坏,最终取得斗争胜利而美满结合。这部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在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和争取婚姻自主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青年男女的喜爱。毛泽东对此剧的反封建主题,给予充分肯定。 1962 年 8 月 5 日,毛泽东在谈到阶级关系和阶级冲突问题时,指出:《西厢记》中老夫人代表封建势力,构成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而莺莺、红娘、张生三个人打成一片,形成反对封建势力、追求爱情幸福的另一方面。正是双方展开的这种压迫与反压迫、封建禁锢与勇敢挑战和叛逆的剧烈冲突,才使作品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人们就越愿意看。毛泽东对作品中几个地位低贱的人物形象,特别予以好评。对于惠明这个佛门叛逆者的形象,毛泽东称赞他在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送信搬兵,是一个见义勇为、勇敢胆大的坚定之人。并说,希望中国多出点惠明。他很赏识莺莺的丫环红娘,说她是个青年,是个奴隶,为了成全别人,自己受拷打, 不屈服,反过来把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老夫人责备了一通。毛泽东问道:你们说,究竟是红娘学问好,还是老夫人的学问好?在他看来,占据统治地位的高贵者最愚蠢,地位低贱的奴隶和小人物最聪明,体现了审美评价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奴隶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