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要有民族形式

文艺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 又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民族形式的主要问题是民族文学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它是文艺民族化最显著的标志。其次是表现形式和手段(结构、体裁、技巧等)问题。谈到民族形式的后一方面, 有人认为只有章回体、白描法、自报家门、有头有尾、大团圆结局,这是对民族形式的庸俗化理解。我国文艺是一座庞大而丰富的艺术宝库,从本世纪初叶以迄近几年,许多海外学者竞相到中国古代文艺遗产中寻找西方艺术表现技巧的源头,即证明中国民族艺术形式的丰厚蕴藏和民族虚无论之不妥。民族形式是为表现一定民族内容和审美要求服务的。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用通俗化形象化的比喻说,印度人穿的衣服就和中国人不同,它是适合印度的环境的。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但民族形式可以掺杂一些外国的东西,外来形式从语言到表现技巧,只要能够很好地丰富表现我们的民族生活,也可以转化为本民族自己的血肉,成为我们民族形式和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臂如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多数是西域音乐,还有高丽、印度来的外国音乐。演外国音乐并没有使我们自己的音乐消亡,而是在继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在借鉴融化外来形式上, 应该有比古人更雄大的气魄和更强的民族自信心。

驳“全盘西化” “全盘西化”,或称“全盘接受西化”,民主革命时期一部分欧美派文

化人提出的主张。他们无条件地颂扬那些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西洋资产阶级文化,主张中国一切东西都要完全模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主张,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他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发展都证明,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他再次批驳了“全盘西化” 的主张,说:“全盘西化,有人提倡过,但是行不通。”同时强调要将西洋艺术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外国。艺术教条主义和艺术上“全盘西化”的主张,不利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否则,“在中国艺术中硬搬西洋的东西。中国人就不欢迎。”1960 年 12 月,在同一位外国朋友的谈话中,他又特别批评了绘画、音乐和文学创作中,看不起本国的文化遗产,拼命去抄袭西方的不良风气。毛泽东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同各种“全盘西化”的主张作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