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丁、欧两位的新写作作风

1944 年 6 月 30 日《解放日报》,刊载了丁玲的《田保霖》和欧阳山写

的《活在新社会里》两篇报告文学作品。毛泽东看后很满意,于 7 月 1 日晨写信向两位作家表示祝贺,说:“快要天亮

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 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丁、欧是两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三十年代前后,欧阳山创作有《玫瑰残了》、《桃君的情人》、《爱之奔流》、《密斯红》等长篇小说,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以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和叛逆精神著称的丁玲,更

是新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丁、欧分别于 1936 年 11

月和 1941 年初从国民党统治区抵达延安。从国统区到革命根据

地“不但是经历了两种地区,而且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代。”(《讲话》) 文学创作对象和读者对象的根本变化,迫使负有强烈责任感的作家迅速转变作风,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丁玲在文艺座谈会前写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新的信念》、《夜》等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到前线去》、《南下军中之一页日记》和《彭德怀速写》等,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战斗风貌,标志着她的文学题材、主题、人物、形式和风格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这种变化更明显更自觉,正如她在《〈陕北风光〉校后记所感》中所说:“我已经不单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了,而是对人物对生活都有了浓厚的感情,同时我已经有意识的在写这种短文时如何来练习我的文字和风格了。”由《田保霖》,可见一斑。这篇作品以曲折细腻的文笔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放区新人的成长。田保霖原在外地做小买卖,他怀着忐忑心情回到人民翻身作主人的家乡。在党的培养下, 他逐步解除了思想顾虑,下决心“和共产党一道,热心为人民服务”,终于由一个自私的买卖人成长为替老百姓办好事的劳动模范和好干部。毛泽东还曾赞扬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丁玲:《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与《田保霖》同时发表的《活在新社会里》,是欧阳山在文艺座谈会以后,到延安县柳林子村南区合作社安农落户期间的作品之一。作品描写女劳模邹兰英的成长历程。她在旧社会是一个被人歧视的叫化子。在新社会里,她扬眉吐气, 精神饱满,不仅自己发挥一技之长,成为纺线线的能人和模范,还“到处说边区好,劝人不要懒惰,一个庄子又一个庄子教妇女纺纱”,使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和进步。总之,这两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文艺路线,在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丁、欧两位作家的新写作作风,尤其集中体现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高乾大》这两部长篇名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