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6. 18)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仕宦书香之家。十一岁考进常州府中学堂,1916 年到北京,考入俄文专修馆。在“五四”运动中,作为俄专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多次组织、领导学生请愿活动,并同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创办《新社会》旬刊,探讨重大社会问题。1920 年 3 月,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术研究会”,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 年 1 月,到苏联莫斯科,考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在苏期间,曾任“东方大学”中国班翻译和助教, 并于 1922 年春,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 年 6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李大钊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谈判,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 年参与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在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 并接替陈独秀,主持中央工作。1927 年 7 月 8 日,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 紧急会议,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并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28 年 4 月,离开上海去苏联。同年 6 月,在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做报告并起草大会决议,批评自己的左倾盲动主义。“六大”后, 留在苏联,任共产国际代表。1930 年 8 月回到上海,主持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并做自我批评。1931 年 1 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政治局领导之外,此后他与鲁迅站在一起从事文化战线工作。1934 年 2 月奉党的调动,到达中央苏区,被选为工农民主政府教育委员,担任教育部长、苏维埃大学校长。 1934 年 10 月红军开始长征后,被留在根据地。1935 年 2 月,从瑞金向福建转移时,被敌人包围,不幸被俘。同年 6 月 18 日英勇就义。瞿秋白又是一个著名的革命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翻译家,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著译收入《瞿秋白文集》,以及《瞿秋白选集》、《瞿秋白论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