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问题的信

毛泽东的通信中,尤其与文艺界人士的通信中很多涉及到文艺方面的问题。他的有关文艺的通信主要有:《致何香凝》(1937 年 6 月 25 日)、《致

刘雪苇》(1938 年 5 月 28 日)、《致周扬》(1939 年 1 月 22 日)、《致萧

三 V1939 年 6 月 17 日)、《致周文》(1940 年 11 月 30 日)、《致萧三》

(1941 年 1 月 29 日)、《致刘雪苇》(1941 年 7 月 15 日)、《致萧军》(1941 年 8 月 2 日)、《致萧军》(1941 年 8 月 12 日)、《致欧阳山》(1942 年

4 月 9 日)、《致欧阳山、草明》(1942 年 4 月 13 日)、《致欧阳山、草明》

(1942 年 4 月 17 日)、《致罗烽》(1942 年 6 月 12 日)、《致欧阳山尊、

朱丹、成荫》(1942 年 11 月 23 日)、《致郭沫若》(1944 年 1 月 9 日)、

《致杨绍萱、齐燕铭》(1944 年 1 月 9 日)、《致周扬》(1944 年 4 月 2

日)、《致李鼎铭》(1944 年 4 月 29 日)、《致胡乔木》(1944 年 5 月 27 日)、《致丁玲、欧阳山》(1944 年 7 月 1 日)、《致郭沫若》(1944 年11 月 21 日)、《致柳亚子》(1944 年 11 月 21 日)、《致沈雁冰》(1944

年 11 月 21 日)、《致萧三》(1945 年 2 月 22 日)、《致柳亚子》(1945

年 10 月 4 日)、《致柳亚子》(1946 年 1 月 28 日)、《致毛岸英》(1947

年 9 月 12 日)、《致沈雁冰》(1949 年 9 月 23 日)、《致齐白石》(1952

年 10 月 5 日》、《致廖静文》(1953 年 12 月 13 日)、《致藏克家等》(1957

年 1 月 12 日)、《致袁水拍》(1957 年 4 月 20 日)、《致刘少奇》(1958

年 2 月 10 日)、《致周恩来》(1959 年 4 月 24 日)、《致陆定一等》(1965

年 7 月 18 日)、《致陈毅》(1965 年 7 月 21 日)、《致刘大杰》(1976

年 2 月 12 日)。这些信分别见于 1983 年 12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

毛泽东这些关于文艺问题的通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对于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勉励。如在《致萧军》(1941 年 8 月 2 日)的信中,毛泽东劝导萧军“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绝对的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表明毛泽东不仅关心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而且关心他们自身的修养。二、重视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指明文艺作品应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和有益于人民群众。如《致周扬》

(1939 年 1 月 22 日)、《致何香凝》(1937 年 6 月 25 日)、《致萧三》(1939 年 6 月 17 日)、《致欧阳山尊、朱丹、成荫》(1942 年 11 月 23 日)、《致

郭沫若》(1944 年 11 目 21 日)等,都说明这一点。三、提倡生动、切实、

诚恳的文风。如在《致胡乔木》(1944 年 5 月 27 日)的信中,说艾青所写的《秧歌剧的形式》一文写得很切实、生动,反映了与具体解决了秧歌剧的情况和问题,除报上发表外,可印成小册,可起教本的作用。在《致萧三》

(1945 年 2 月 22 日)的信中,称赞他的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 四、倡导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文艺创作。毛泽东在《致罗烽》(1942 年6 月 12 日)的信中说:“我希望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自己的作品检查一番,对于你的前进是有益的。”五、尊重艺术、重视艺术基本功训练。毛泽东在《致陆定一等》(1965 年 7 月 18 日)这封信中指出:“画男女老少裸体 Model(模特儿之意,编者注)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 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六、关于旧剧革命。七、关于诗歌创作。八、关于

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