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要用形象思维

1965 年 7 月 21 日毛泽东在给陈毅一封谈诗的信中,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又称艺术思维、审美思维。它是文艺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思维活动和方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所遵循的认识规律基本一致,即经过实践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独特规律和方式。抽象思维以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得出某种结论,形成概念和理论。而文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不能舍弃种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和感性材料,依据生活本身的内在逻辑,运用想象、联想和幻想,并伴随强烈的情感活动,造成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典型,以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文艺创作虽然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但并不完全排斥抽象思维的辅助作用。

所谓“唐人规律”,亦即形象思维规律。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荟萃,群星灿烂,诗盈数万,风格各异,脍炙人口,达到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唐诗的兴盛发达和伟大成就, 显然与注重比、兴手法和形象思维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宋诗的总体成就则大为逊色。从艺术上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唐人规律”, 不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正如《沧浪诗话》所说:“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 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吴乔《围炉诗话》也说:“唐人以诗为诗,宋人以文为诗;唐诗主于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背离比、兴手法的传统,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力诗,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宋诗造成某种概念化、议论化和平铺直叙的流弊,严重削弱了诗的审美价值和感染力。毛泽东继承和认同我国传统文论的遗产,意在阐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功用,强调文艺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而不是全盘否定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