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民族新形式

这是当前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艺术质量的重要条件和迫切任务。邓小平在《祝辞》中指出:“我国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的一切进步的东西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一切好的东西,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它的许多伟大创造、艺术珍品, 为世界人民折服、惊叹。许多优秀文艺作品至今为我国广大人民所欣赏,所热爱。它们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文化心理、审美习惯,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它们源远流长,离开这优秀的民族传统,我们文学艺术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丧失了自己的特点。所以,毛泽东早就教导我们: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生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论》)

对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遗产,毛泽东也早已指出:“中国应当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食粮的原料⋯⋯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新民主主义论》) 现在,国际问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具备了更多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充分条件。中华民族向来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宏大气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今天的气魄应该更大一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不管是第三世界的还是发达国家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当代的,凡是人类创造的积极的精神财富,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凡是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艺术表现形式,我们都要采取鲁迅的“拿来主义”,积极地了解、介绍、学习、借鉴。

当然,在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中,我们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加以分析、鉴别、批判,决不能盲目的兼收并蓄、“全盘西化”。这样才能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真正吸收、融化、发展、改造,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使它变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艺术技巧,是为了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完美的艺术形式”。学习古代的,是为了表现我们今天的新生活;学习外国的,是为了创造我们民族的新形式。只有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才能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