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为文光昌流丽而兼牢骚满腹

毛泽东对“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诗文,甚为爱赏。据张贻玖《毛泽东和诗》一书记载,毛泽东在读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下,连着划了三个圈,在天头上批曰:“好”。对王勃的名文《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他也十分熟悉和喜爱,不仅能背诵其中的许多佳句,还曾手书“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颇具诗情画意的对句。毛泽东对王勃诗文的评价,集中体现在读《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所写的长达 1000 余字的批语中。他采用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从王勃的人生遭际入手,说:“他作过英(沛)王李贤的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驱逐,因为他为英王的斗鸡写了一篇檄某王斗鸡的文章。在虢州,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接着,把王勃的为人和为文、人品和文品结合起来,精辟论述其作品的审美特色和内在矛盾:“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 其文光昌流丽而兼牢骚满腹,评价十分剴切真确。在对王勃人与文具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又将他置于唐代乃至整个文学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中,纵论其文学成就和贡献:王勃“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入独创的新骈、活骈, 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七世纪的人物,千余年来,多数丈入都是拥护初唐四杰的,反对的只有少数。”批注中,毛泽东的主体思维异常活跃,时常禁不住撇开对象,畅加渲泄由批评对象引发出来的主观感慨。他推崇王勃“高才博学”,赞扬他“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并进一步发挥说:“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于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于。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 不泼冷水,承认世界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最后,批注还以缜密、严谨的治学态度,考证了王勃这篇文章及其它诗文的写作年代、地点,纠正了新、旧《唐书》的错误记载,这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文评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