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今年是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骄傲和一代巨人——诞辰一百周年, 我们特编撰出版此书以资纪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也为我们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型态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广义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大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丰蕴而开放的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三个子系统。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经典内涵,无疑是毛泽东本人的文艺学思想。它集中体现于《毛泽东论文艺》一书,特别集中体现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篇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不朽的代表性著作之中。但还应包括他的其它有关著作、谈话、题辞、序跋、书信等等这些文献中所包含的文艺观点和美学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最有中国特色和毛泽东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这又是与毛泽东本人的特殊经历、身份和修养分不开的。首先,毛泽东是一位在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领导几亿人民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领袖人物,长时期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这就决定他对文艺问题观察与思考的终极视点不是某个具体文艺现象,而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制高点,将文艺置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体格

局之中,确定文艺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政策。他提出的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主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观点,都是关系到文艺发展中带全局性的方针大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战略学、管理学。

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熟谙艺术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活动家、文艺理论家和文艺创作家。他投身革命伊始,就矢志将“文学艺术及其他学问如何革命”视为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之一,悉心研究过“文学上之主义、美术上之主义”等,并且终其一生重视和关心文艺事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与文艺界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文艺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问题。在文艺创作上,他写过大量优美的诗词和融真理、激情、妙趣于一炉的散文作品,留下许多大气磅礴、挥洒自如的书法艺术珍品。这使他有可能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上的艺术经验、现代和当代文艺创作经验,以及自身从事文艺创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性,提出了从观察、体验、分析加工生活到选择主题、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乃至反复修改等创作全过程的一整套文艺观点。对于形象思维问题,新人描写问题,创作方法问题,以及典型性与典型化、真实性与倾向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生活美与艺术美、内容与形式、借鉴遗产与艺术创新、民族化与学习外来形式等文艺创作中的重大问题,都作过精辟独到的论述。毋庸置疑,毛泽东文艺思想不能不包括它的文艺创作学体系。再次,毛泽东又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和高明的艺术鉴赏家。在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树上,毛泽东对文艺批评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及文艺批评的方式方法等基本原则的论述,他对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等现代作家所作的深刻而精辟的批评范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他那些丰富的文艺鉴赏实践及其所包含的深刻见解,却很少被人注意。而不了解毛泽东的审美鉴赏和批评成就,对毛泽东文艺批评理论和

整个文艺思想体系的了解就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对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审美欣赏,是毛泽东毕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他对我国的传统戏曲有深厚的修养和崇高的欣赏趣味,不仅爱听京剧,而且喜爱湖南花鼓、黄梅戏、楚剧、越剧、豫剧等地方戏。他熟悉各种书法艺术要诀,尤嗜唐代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并经常临写、品味和琢磨。在文学作品中,他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也读过许多被称为“稗官野史”的纪实性很强的历史演义和笔记小说。他读得更多的当然还是古代散文、诗词歌赋等作品。仅据《毛泽东和诗》一书对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存书中他生前阅读时圈划批注过的诗词统计,就是一份长长的目录。其中包括 1180 首诗,378 首词,12 首曲,20 首赋,总计 1590 首,作者 429 位。他既读各种总集、合集、选集、专集,也读各种诗话、词话、音韵、词律等等。他对这些文艺作品不是一般的浏览和欣赏,也不单是一般地投入,还往往渗透着极其专注的“研究精神”,利用各种方式表达他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我们从近几年陆续披露的毛泽东大量圈读、评点古代作家作品珍贵史料中所体现的批评原则、立场、方法和美学观点,连同他在《讲话》等著作中所建构的批评观念和美学体系,散见于其它文章、谈话和书信中论评作家作品的精辟见解进行综合考察,就完全可以断言:毛泽东不愧为一代富有伟大批评人格和批评个性的文艺批评家,他创立的文艺批评学和文艺鉴赏学体系是毛泽东文艺学说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艺评赏学,文艺创作学,再加上文艺战略学管理学,这三个方面是否可以将毛泽东的文艺学体系包揽无遗?恐怕还不行。

须知,毛泽东还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这一哲学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其它学科包括文艺学说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文艺思想之所以科学和不朽,就因为它是建筑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文艺学。所以,从本质上说,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哲学。

毛泽东文艺思想绝不是单纯个人天才的产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毛泽东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科学论断,完全适用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成为这一科学体系的第二层面。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以前,早期共产党人、党的文艺活动家、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文艺问题的论述,为毛泽东文艺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这方面涉及的问题很多,仅就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作一简单梳理,即可略见一斑。《讲话》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中处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它决定我国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和性质,体现了新时代新阶级的崛起及其美学要求,也是对此前共产党人审美思考共识的概括和总结。陈独秀 1917 年 2 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就率先提出打倒“代圣贤立言”和为“帝王权贵”服务的封建“贵族文学”,建设反映现实,为社会服务的“国民文学”。早期共产党人恽代英主张文学应“激发国民精神”,服务于“从事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运动”(《八股》)。

瞿秋白认定革命文艺应“揭穿一切种种的假面具,表现革命战争的英雄”, 旗帜鲜明地“为着劳动民众奋斗”服务。这里“国民”、“劳动民众”的办法与毛泽东所说的“人民大众”显然是声息相通的。鲁迅在批判 文艺只能由少数人垄断和为少数人服务的斗争中,主张“应该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和为“劳动者大众”服务的文学。周恩来 1939 年在一个题词中写道:“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声,”明确要求文艺为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浴血奋战的“大众主体呐喊助威。而在指挥千军万马与敌血战的戎马倥偬之际, 德发表题为《三年来华北宣传战中的艺术工作》的演说,指出“我们的艺术作品不是给少数人看的,而是给中国广大民众和军 队看的。”他号召文艺家“面向群众,面向士兵”,“参加实际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生活, 创作出好的作品,为广大群众,喜爱。”不仅提出服务对象,而且指明了如何服务问题。他们的观点和论述,与毛泽东的文艺主张更加接近。这里还应提及张天,他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中说“新文化必须是代表大众的利益,为大众的解放而斗争”的文化“而不是少数特权者、剥削者的文化”,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接近大众,了解大众、把握大众、向大众学习”,以宣传和提高大众他在中国文协成立会上的讲话中,曾将国统区和根据地作对比,指明恨据地的斗争生活为革命文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优秀作品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他说:“白区中一些作家,他们都是过小房子里孤独的生活,他们看不到群众,更不易知道群众中的斗争和力量”,“我们苏区里就不同,我们成天融合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活中,能看到或参加广大群众的斗争”,“这些材料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现实斗争的宝贵材料,白区作家是得不到的。”这与毛泽东《讲话》谈到的亭子间和根据地,人民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以及文艺家应当“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等说法,从基本观点到用语上部极为相似。毛泽东正是在党和民族集体思维、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对文艺方向问题作出科学的概括。在诸如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大众化、继承遗产与借鉴外国等许多问题上的情形,亦大抵若此。他们的论述尽管是分散的,有的还是较为粗糙的,但却为我党最集中、明快和科学的文艺学体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和重要的理论准备。

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还在于他们在贯彻执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过程中,根据文艺工作的具体实践。丰富、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某些文艺观点。作为毛泽东的学生和战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陈毅等都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论文艺问题的科学著作中,刘少奇《对于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作家的修养等问题》,陈毅的《在戏曲编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陈云的

《陈云同志关于评谈的谈话和通信》一书,特别是系统摘编周恩来论文艺问题的著作《周恩来论文艺》、《回忆周总理谈文艺》等书,也是党对文艺问题的认识和领导文艺事业宝贵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方面的贡献,一是对毛泽东具体文艺观点的创造性阐述和发挥。譬如关于“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次全会上正式提出的。但他本人对这一主张的实质和内涵,一直没来得及深入阐发和论证。周恩来则不仅力这一创作方法的贯彻执行倾注了大量

心血,而且从理论上予以精辟的推阐和发挥。他在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上指出:“两结合”是“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导。”现实与理想,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主导。按照“基础”的要求,文艺必须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描写,反映社会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按照“主导”的要求,则应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观察和反映现实,鼓舞人民群众为改造现实和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失去了“基础”,理想就会因缺乏根据而流为空想和幻想;没有“主导”,对现实的反映则会由于缺乏理想色彩而削弱其强烈的鼓舞教育作用。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在文艺上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两结合”的基本精神、它与其它创作方法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明确了“两结合”方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周恩来还以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作品为例, 说明坚持“两结合”,文艺创作就能达到思想与艺术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当然,提倡“两结合”,并非要把它当作唯一的创作方法来对待。二是对毛泽东具体文艺观点的补充、完善。如关于文艺批评问题,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批评的意义、任务、标准、方法等原则问题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后来,刘少奇《对于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提出要鼓励批评, 发展批评;批评力求正确、适当;批评要看对象,应对人有所帮助;外行提意见应采取商量的态度,不要站在作家之上;负责人随便讲几句,不能算批评,可以不听,如果是正式意见,应该形成决议,把话讲清楚;作家艺术家要尊重群众的批评意见,但不是非听不可。周恩来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批评的民主作风,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压制民主的“五子登科”的恶劣风气。这些观点的提出,使我们党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更加系统和完

善。又如刘少奇在《关于作家的修养等问题》中,提出文化素养对提高作家创作水平的意义。要求不能只当一个“土作家”,应该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至少应该懂得一种外国文, 而且最好能看原文。这对毛泽东关于文艺家修养问题的论述,显 然增添了新的更全面的要求。三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

现实发展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文艺观点。譬如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对上层建筑就必然要提出新的要求, 文艺的性质和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正如周恩来指出的,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已经奠定了,上层建筑如果不来巩固它,新的就不能产生, 旧的就不能去掉。”有鉴于此,他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

阶段“文艺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就比只提为政治服务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因而也更科学更符合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在文艺 问题上,结合许多新问题、新经验,从理论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勇敢地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增殖了新的内涵和价值。新时期对毛泽东文艺思 想的坚持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

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以下简称《祝辞》)和汇编有关他论述文艺问题的言论集《邓小平论文艺》一书中。概括起来,邓小平对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第一、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

科学体系和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个体系的重要论断,指出毛

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并强调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第二、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接受历史的教训,及时调整了文艺方针和政策,改变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和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二为”方向的提出,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目的,符合文艺发展的规律。根据“二为”方向,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 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第三,注重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措施,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知识分于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党在新时期制定对文艺工作者的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他指出各级党委要保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艺工作者理应受到党和人民的信赖、爱护和尊敬,则为文艺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在文艺队伍自身建设方面,他要求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队伍应更加团结壮大,文艺工作者要继续改造世界观,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要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努力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论断,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第四,重视文艺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邓小平在《祝辞》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不论是对于

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

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这一论述不仅强化了文艺的功能。而且赋予每个文艺工作者以神圣的历史使命,意义十分重大。最后,强调坚持意识形态领域两条战线的斗争,巩固社会主义文艺

阵地。两条战线斗争,即是防止、反对来自“左”的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在《祝辞》中,邓小平就指出:“对于来自 ‘左’的和右的,总想用各种形式搞动乱,破坏安定团结局面,违 背绝大多数人利益和意愿的错误倾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运

用文艺创作,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工作紧密配合,造成全社会 范围的强大舆论,引导人民提高觉悟,认识这些倾向的危害性, 团结起来,抵制、谴责和反对这些错误倾向。”他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又结合现实明确提出,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的问题。只有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和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才能最终实现文艺界的团结和社会 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总之,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坚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时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以上三个层次或三种内涵共同综合形成了当代型态的毛泽

东文艺思想——大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文艺学说是

它的“原型结构”和基础,后二者则是对它的丰富和拓展。明确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内蕴及其结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样做,不仅可以在人们谈论毛泽东文艺思想这一理论形态时,分清是统称还是殊指,以免造成概念运用上的混乱,而且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将三个层次联系起来看问题,以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正确地贯彻执行毛泽东文艺思想。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毛泽东文艺思想,将它看作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文艺思想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虽然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个人和领袖集团创建的,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都是对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领域的根本点。从中国的文艺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结论,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作为文艺运动和实践的向导,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他结合当时文艺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说:“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历史在前进、文艺在发展,运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文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文艺思想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实践不仅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而且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和符合真理的标准。我们说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说它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对文艺运动和文艺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不符合客观实际和文艺规律的个别观点、结论,则不应当包括在这个科学体系之内。所以,应当把毛泽东文艺思想同毛泽东在文艺问题上的某些缺欠和失误,特别是同他晚年的某些错误区别开来。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夫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承认毛泽东在文艺问题上的某种夫误,或者因为这种夫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体系,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珍视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科学价值,并在新的实践中学习、运用和发展这个体系,以保证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沿着正确轨道继续前进。

按照大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思路,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反映毛泽东文艺

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我们编撰这部《大观》的基本宗旨。

在编排体例方面,《大观》采用分专题、分论点、分条目论述的方式。全书共分四编,由于性质和特点不同,各编的体例也不完全划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基本原理》、《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三编,基本上按专题有关内容和性质的顺序编排。但个别章节,如毛泽东《论鲁迅和其他现代作家》、《论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两章,则基本上按照条目出现的时间顺序编排。第四编

《毛泽东主要文艺实践活动》,上限为 1901 年,下限至 1976 年。遵循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中共十三大文件的精神,在内容上

做了必要的取舍。为了加深对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在书后附录《毛泽东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论文艺主要著作》、《毛泽东其它著作中涉及的文艺故实》,以供读者参考。

《大观》的编撰,力求吸收和借鉴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我们的水平和人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会有某种缺点、疏漏

和错误,衷心希望广大读行提出批评指正,以期今后如有可能再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一九九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