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人民服务不是只写工农兵

周恩来 1949 年 7 月在《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文艺为人民服务,应该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因为工农兵是人民的主体。由于当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工农兵是不熟悉和不完全熟悉的,因此,工农兵是文艺工作者所要首先熟悉的。但是,“我们主张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当然不是说文艺作品只能写工农兵。”比如写工人在未解放以前的情况,就要写到官僚资本家的压迫;写现在的生产,就要写到劳资两利;写封建农村的农民,就要写到地主的残暴;写人民解放战争,就要写到国民党军队里的那些无谓牺牲的士兵和那些反动军官。所以,不是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写工农兵和熟悉工农兵,“不是说我们不要熟悉社会上别的阶级,不要写别的阶级的人物,但是主要的力量应该放在哪里,必须弄清楚,不然就不可能反映出这个伟大的时代,不可能反映出创造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劳动人民。”此外,在《要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中,周恩来也说,作品里除了有正面人物,还要有反面人物,有正面和反面的斗争,并且都要有所发展。反面人物不能从头到尾一个样,一出台就让观众一眼看穿,必须通过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地揭露他。正面反面形象要运用得恰当,避免千篇一律和公式化, 才能够把阶级性刻划出来。

在《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中,周恩来又指出:不要以为只有描写了劳动人民才有人民性。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中也有一些比较进步的人物。人民在那个环境中,没有办法摆脱困难,有时就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历史上的事情。并且进一步指出:文艺创作首先要有人民性,要站在同情广大人民的方面。我们把历史的东西搬出来, 是否就背离了现实要看作品的内容。封建制度是坏的,但统治阶级中也不是一无好人,尽管他们对人民的同情是有局限性的,但是那时的人民对这些人还是歌颂的。如况钟是官,但同情人民,这就难能可贵。林冲逼上梁山,延安时就称赞了这出戏。革命是逼出来的,从统治阶级营垒中背叛出来的人更是逼出来的,所以,写历史题材,不一定光写劳动人民,也要写统治阶级中的进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