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人民性代表进步的倾向性

周恩来对于文艺作品阶级性内在实质的揭示。他在《在音乐舞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作品具有阶级性,而我们所要求的阶级性也就是人民性。在封建社会里,阶级性就是要站在农民方面,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 这就代表了当时的人民性。在《要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中他也说:讲阶级性、人民性必须与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人民、是指绝大多数人。在奴隶社会,奴隶是绝大多数;封建社会,农民是绝大多数。因而,凡是同情奴隶解放、同情农民,以及刻划出“卑贱者”形象的作品,就具有人民性,也就是当时的阶级性。而在今天,我们讲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但无产阶级又与农民联盟,形成人民大众,所以,今天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也可以说是今天的人民性,是人民利益、愿望和要求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对作品阶级性的分析要联系时代,并把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这对于正确看待和评价过去时代文艺作品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