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基础,浪漫是主导

1958 年,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想与求实精神相统一的原理和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结合”方法。周恩来在指导文艺工作的实践中,对这一方法的本质特点进行了精辟分析和发挥。他指出:“浪漫是理想,现实是基础。我们一定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一定要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人民,但我们一切又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想。”(鲁彦周:《总理的教诲永世铭记》,1977 年 7 月《安徽日报》)这就将我们所说的理想与现实,同旧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在《关于文化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中,他进一步指出:“既要浪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即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就是说,既要有理想,又要结合现实。没有理想的艺术作品,干巴巴的,和照像一样。况且照像也还要有艺术性。主导方面是理想,是浪漫主义。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和情操更美化、高化,现在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不够,尤其是浪漫主义更差一些。”初步论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了“主导”的问题。在 1960 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期间,周恩来更加科学地把二者关系概括为“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导。”这个论述,揭示了“两结合”的基本特征,它与其它创作方法的本质区别,以及“两结合”方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