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造反英雄的《西游记》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反传统反中和的,而且终其一生是一位旧秩序的伟大的不屈不挠的挑战者和反抗者。这必然使他对歌颂造反英雄的

《西游记》产生强烈的共鸣。他尊重和认同下述观点: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压迫下的中国人民,不甘屈辱、敢于造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伟大创造力。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满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他的傲来国的群众—

—猴子们都拥护,并称赞他敢于向封建秩序和统治权力的最高权威——玉皇大帝挑战,大同天宫,反官僚主义。在一本《西游记》的批注中,毛泽东赞赏孙悟空敢于违背唐僧“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的愚腐信条,奉行“行善即是除恶,除恶即是行善”的道德主张,认为革命者必须牢固树立除恶务尽的斗争观念。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他写道: “金猴奋起千钩棒,玉字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以高昂的革命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鼓舞人民奋起迎击国际上的反华反共逆流。

毛泽东非常善于掘发作品中富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内涵,随手拈来,稍加发挥,用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1938 年 4 月,在对抗大第三期二大队毕业学员的讲话中,毛泽东用《西游记》人物来阐述他提倡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说: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吃苦。特别提到小白龙马,说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取法。还曾谈到.《西游记》里的人们去西天取经.有坚强的信仰,虽然途中闹了点不团结,但经过相互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艰险,战胜妖魔鬼怪,取经成佛。他以此教育干部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伟大目标。作为一位积极能动的接受主体,毛泽东还善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运用同一艺术形象所包涵的不同思想层面。如同是一个孙悟空的形象。在抗战时期,他说: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为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者压在山底下,形成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在谈到精兵简政时,毛泽东说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对付敌人庞大机构的办法,就是孙行者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把她战败的法子。建国前夕,在国共和谈期间,他又提醒人们防止敌人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在谈到一些人阶级本性难变,伪装也没有用时,他又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二郎神看出来了。如此等等,他所揭示的客观意义远远超出了原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极生动地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文学批评原理。

毛泽东对《西游记》的局限性,也有自己的见解。据陈晋的《毛泽东与古典小说》,毛泽东很重视张天翼在题为《<西游记>》札记》一文中的观点: 这部小说前七回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主要是农民)的矛盾和斗争,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最后受降成佛皈依正果,反映了历代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毛泽东对人发挥说:不读《西游记》第七回以后的章节,不足以总结农

民起义的规律和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