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历史题材同样有现实意义

周恩来针对认为历史题材作品缺乏时代性而提出的观点。在《关于昆曲

(十五贯)的两次讲话》中指出:《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有人认为,历史题材教育意义小,现代题材教育意义大。其实不见得,要看剧本如何。现代戏如果写得不好,教育意义也不会大。《十五贯》的反官僚主义,反主观主义,是成功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在现在还不是个别的。现代戏剧没有一个能深刻地批判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又说: 演现代剧可以表现时代精神,演历史剧也可以表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广义的,一个写当代,一个写历史,一个写理想,都可以体现时代精神。表现历史的作品,只要反映的生活合乎那个时代就行。在《要做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中,周恩来在谈到文艺作品的时代性问题时也说,借历史题材可以讽喻现实,演古代生活是以古为鉴。我们提倡和强调以写现代生活为主,但这不是取消古代的东西,不是忽视一百多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历史题材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手,进行整理加工,可以写得更好。

写好历史题材,既要忠实于历史,又不能拘泥于历史。周恩来结合昆曲

《十五贯》的创作,指出历史剧总是要塑造典型,不是照搬历史上的真人。对于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人物,不要受真人真事的约束,可以根据传说进行修改,不一定要完全符合历史。迁就史实就塑造不出典型。现代革命斗争的史实,也不一定都照搬到舞台上和银幕上,能写出典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