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说
1861 年,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J.Goshen)提出,汇率的变动是由一国对其他国的借贷所决定的。具体讲来,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而产生外汇供求的原因是国际问的借贷关系,如商品的输出入、股票和公债
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支。旅游收支和资本交易等,它们产生国际收支, 因而是借贷关系决定着汇率。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是借贷关系已形成但尚未实际支付,后者是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对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如果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形成国际借贷出超, 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求大于供,该国货币对外币汇率就趋于上涨。反之,如果流动债务多于流动债权,形成国际借贷入超,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供大于求,该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下降。如果流动债权与流动债务相等,则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不会发生变动。
国际借贷说建立在金本位制基础上。然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通货数量的增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这是国际借贷说无法解释的。
2、购买力平价说
1922 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i)提出,在不兑现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两国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因为人们需要外币,是由于外币在外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市则对本国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交换,等于一国与另一国购买力的交换,一国货币对内价值升降时,其对外价值也必然随之升降,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也就决定了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即汇率)。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或其中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后,预期新汇率(单位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的数量)的计算公式为:
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的新汇率
= 旧汇率× 1+甲国通货膨胀率
1+乙国通货膨胀率
假设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为 3%,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6%,原汇率为 0.01
(即 100 日元/美元),根据这一公式,新汇率约为 0.01029 美元/日元,或
97 日元/美元,即:
1+ 0.06
新汇率=0.01× 1 + 0.03 ≈0.01029
购买力平价说较好地解释了物价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缺陷。首先,我们必须假定起点的均衡汇率, 且货币很少仅限于两个国家,当涉及多国货币时,用物价确定均衡汇率是很困难的。其次,汇率主要是贸易货物的函数,通货膨胀率则相对于所有商品而言的,而不管这些商品贸易与否。最后,国内物价的波动因素很多,物价的变动不一定引起汇率的变动。
3、国际费希尔效应以美国经济学家费希尔(Irving Fisher)命名的国际费希尔效应表明,两国的利率差是现汇汇率未来变化的无偏差指示器。这是由于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 ×(1+通货膨胀率)。在无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两国名义利率差应等于两国预期通货膨胀率差。故用两国名义利率代替购买力平价关系中的相应通货膨胀率,即可得出国际费希尔效应为:
新汇率 = 1 + 甲国新利率
旧汇率 1 + 乙国新利率
或 新汇率- 旧汇率 = 甲国新利率- 乙国新利率
旧利率 1+乙国新利率
如果乙国新利率相对较小,则上述公式就可简约为汇率变化率约等于两
国利率差,即:
新汇率-旧汇率 =甲国新利率-乙国新利率旧汇率
根据国际费希尔效应,如果美国的名义利率高于日本,美元的价值在未来将会按两国利率差下降,此下降表明美元的疲软或贬值。相反,日元的低利率将使之在未来趋于坚挺。
利率差也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各国不同的利率或由此产生的利率差以及远期市场上的抵补活动决定汇率的水平,即利率远期升(贴)水或预期汇率的变动率——抵补性利息平价与非抵补性利息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例如,如果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维持不变但美国的利率大大高于日本,投资者就会在美国投资。从理论上讲,远期汇率是恰好中和日美利率差的比率。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美元的远期汇率就会低于日元(低于幅度为两国利率差),这样,用美元表示的美国投资的收益将等于按远期汇率转换的用美元表示的日元投资收益。
4、汇兑心理说
1927 年,法国的阿夫塔里昂(Alfred Aftalion)提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是因为可用之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使外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据此,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求,外汇的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外汇的主观评价,而对外汇的评价又因外币对他的边际效用大小而异。影响个人对外币主观评价的因素包括对特定商品的购买力、对债务的支付能力、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外汇投机利益,外汇管制等。各人对外币的主观评价虽然不同,但在自由市场上,外汇供求将达到均衡,供求均衡时的外币价格就是实际汇率。
这种学说论述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多种因素,根据个人对外汇的主观评价,解释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外汇市场操作现实,例如,西方流行的汇率预期模式通常是根据从外汇市场上取得的变量和数值来推断未来的汇率,投资者和投机者也往往是根据预期来决定资金投向和数量。但把人们的主观心理预期看作是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基础,就颠倒了本质和现象。
5、其他理论。
汇率决定机制十分复杂,外汇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汇率决定的新理论也不断出现。产生于 70 年代的资本市场理论和 80 年代的综合市场理论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资本市场理论是由 J·A·弗雷克尔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汇率从本质上讲具有资产的性质,是资产的相对价格,反映着市场中的资产关系,故应由资产市场均衡条件来决定,影响均衡供求双方的一切要素都是汇率的决定力量。如果资本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流动,即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限制,不存在资本交易成本,且资本也是完全可替代的话,那么,汇率仅仅由货币供求的变化决定。如果资本不是完全可替代的,则投资者会根据资产收益率迅速调整资产组合以达到其合意的水平,在实现资产市场均衡的同时,决定均衡汇率。
由美国经济学家 P·J·K·考里等人提出的综合市场理论认为,汇率在短期内是资本市场变量的函数,而在长期中则是经常项目的函数,即汇率短期由资产市场和资本项目决定,长期由经常项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