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业内部因素
进入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反应,因而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企业内部因素。
1、产品因素
产品因素对进入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要素密集度。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以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国家为进人目标,且偏向采取投资式进入,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宜以发达国家为目标。
第二,产品的差别性。差别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特定优势, 如其技术性能、造型设计等往往不易仿效,或已有专利保护。诸如此类的优势使零售商在定价时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即使负担了高额单位运输成本和高额进口关税,也仍能在目标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因而可选择贸易进入方式。相反,与竞争产品相比无明显优势的低优势产品如果是贸易式进入则会因出口运销成本的额外增加而在目标国家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类企业则宜生产式进入。同时,如果以投资方式进入,则差别较大的产品都偏向于独资。如医药;而差别较小的产品则多采用合资方式,如电子消费品、汽车等。
第三,产品技术内涵与年龄。就普遍情况而言,技术密集型产品或 R&D 密集型产品,因“高、精。尖”技术的专有性都很强,本身具有特定优势,
故大多采取投资方式进入,以便控制技术,保守秘密,获取垄断利润。产品年龄的长短反映了产品本身的成熟程度及其技术专有性的强弱,因而年龄短的产品通常采取投资方式进入,而随着产品年龄的增长和专有技术的相对扩散而逐渐转向非投资式进入。
与非同类产品相比,技术密集度高的产品使企业有条件在目标国家选择授权进入方式。通常讲来,工业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于消费品,因而生产工业产品的企业比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更倾向于授权进入。当然,生产消费品的企业也可以采取商标授权进入,但这必须以企业拥有在国际市场上响铮铮的商标为前提。
第四,产品地位。企业的主线产品、核心技木在进入目标国时,大多采取投资方式,且以独资为主;而非主线产品、边缘技术则通常采用非投资方式。
第五,产品的服务性。那些要求一系列售前或售后服务的产品,特别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出口,会给出口企业提供销售服务带来困难,因为产品销售服务要接近客户。因而这类服务密集型制成品倾向于采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出口,或者通过当地生产而进入。
如果企业的产品本身就是一项服务,如工程设计、广告、计算机服务、旅游观光、管理咨询、银行、零售、快餐服务或工程建设,企业就必须首先找到在目标国家提供服务的途径。因为服务不可能先在本国生产而后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这类企业宜选择如下方式进入:培训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如授权专营)、建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如广告公司、银行分行或支行)、与国外客户直接签订销售服务合同(如技术协议和工程建设合同)等。
第六,产品的适应性。要求作出大量适应性变化以销售国外的产品,较适宜于采取那些能使公司紧紧接近国外市场的进入方式或在当地生产的进入方式。当适应性变化需要新的生产设施或适应性产品不能在本国市场上出售时,则宜采取当地生产的进入方式。
2、资源投入因素
企业在管理、资本、技术、工艺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越充裕,企业在进入方式选择上的余地就越大。反之,资源有限的企业只能勉强采取投入较小的进入方式。一个企业的各种资源丰缺状况与企业规模直接相关,因此,企业规模的大小在进入方式选择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当然,资源丰足程度毕竟只是为企业进行国际扩展提供了武器,而是否利用这些武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武器最终还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因此,进取型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 常常更倾向于选择投资进入方式。
表 11—1 影响进入方式决策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进入方式
进入方式 决策因素 |
一般性选择 |
||||
---|---|---|---|---|---|
间接和代理商与经销商出口 |
对外授权 |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出口 |
资本投入与当地生产 |
服务合同 |
|
一.外部因素 |
O |
O |
|||
(目标国) |
|||||
低销售潜力 |
|||||
高销售潜力 |
O |
O |
|||
分散型竞争 |
O |
O |
|||
寡头垄断型竞争 |
O |
||||
市场基础结构差 |
O |
||||
市场基础结构好 |
O |
||||
低生产成本 |
O |
||||
高生产成本 |
O |
O |
|||
限制进口政策 |
O |
O |
O |
||
自由进口政策 |
O |
O |
进入方式 决策因素 |
一般性选择 |
||||
---|---|---|---|---|---|
间接和代理商与经销商出口 |
对外授权 |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出口 |
资本投入与当地生产 |
服务合同 |
|
限制投资政策 |
O |
O |
O |
O |
|
自由投资政策 |
O |
||||
地理位置近 |
O |
O |
|||
地理位置远 |
O |
O |
O |
||
经济动荡 |
O |
||||
经济稳定 |
O |
O |
O |
||
外汇管制 |
O |
O |
O |
||
外汇自由兑换 |
O |
||||
汇率下降 |
O |
||||
汇率上升 |
O |
O |
|||
文化差异小 |
O |
O |
|||
文化差异大 |
O |
O |
O |
||
低政治风险 |
O |
O |
|||
高政治风险 |
O |
O |
O |
||
二.外部因素 (本国) 市场容量大 |
O |
||||
市场容量小 |
O |
O |
|||
分散型竞争 |
O |
O |
|||
寡头垄断型竞争 |
O |
||||
低生产成本 |
O |
O |
进入方式 决策因素 |
一般性选择 |
||||
---|---|---|---|---|---|
间接和代理商与经销商出口 |
对外授权 |
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出口 |
资本投入与当地生产 |
服务合同 |
|
高生产成本 |
O |
O |
O |
||
鼓励出口 |
O |
O |
|||
限制对外投资 |
O |
O |
O |
||
三.内部因素高优势产品 |
O |
O |
|||
一般产品 |
O |
||||
服务密集型产品 |
O |
O |
|||
服务型产品 |
O |
O |
O |
||
技术密集型产品 |
O |
||||
产品适应性差 |
O |
||||
产品适应性好 |
O |
O |
O |
||
资源有限 |
O |
O |
|||
资源丰富 |
O |
O |
|||
低投入 |
O |
O |
O |
||
高投入 |
O |
O |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实力等级是通过企业在国际市场整合战略中的相应角色、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管理者的态度等来体现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投身国际市场的决心是随着跨国经营实践经验的增长而增长的。跨国经营的成功鼓励企业进一步增加海外投入,海外投入的增加又为获得更多跨国经营经验与成功创造前提条件。反之,早期跨国经营的失败则可能使企业在开拓跨国经营中心存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