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与塔西佗

在“奥古斯都时代”(即屋大维执政时期,约为公元前 31 年至公元 14 年),罗马的国势如日中天,学术上也呈现出高度繁荣。这时罗马产生了伟大的历史学家李维(Liry,公元前 59 年—公元 17 年)。

李维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帕多瓦城(今在威尼斯附近),不过他在青年时代就来到罗马,从事学术活动。他受到屋大维以及其他权贵人士的赏识和供养,与维吉尔(Virgil)、贺拉斯(Horace)等同为官廷中的宠臣,并受聘为屋大维之孙克劳丢的师傅。李维所生活的时代是个激变的时代,他亲眼看到罗马由分裂走向统一,亲眼看到共和制的倾覆和帝制的建立,对奥古斯都时代的政事了如指掌,因此他有条件把当时的罗马史作一个总结。

李维竭毕生之力,写了一部通史性质的《罗马史》,始自远古,止于奥古斯都时代末期(公元 9 年德罗苏斯之死)。在中国史学中,创立通史体例的是司马迁;而在西方史学中,创立通史体例的则是李维。李维师承了修昔底德和波里比阿的观点,认为史学之特殊的功用,就在于能从史学研究中得出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行动。他写道:“研究研究过去的事, 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那是好的,那末你就模仿着做;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末你就要引为大戒,竭力避免。⋯⋯”①

李维的历史著作,洋溢着爱国热忱,是意存劝诫而且褒贬分明的。其书原有一百四十二卷,惟大部分已散佚,今仅存三十五卷以及少数残篇。

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家,无疑当推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 55—120 年)。他出身于边省的贵族门第,在青年时代就头角峥嵘,以博学多才为世人所重。后来他历仕三朝皇帝,曾先后担任过财务官、大法官、执政官及外省总督等要职。公元 89—93 年,他可能曾驻节在罗马帝国的边疆上,因此得以熟悉日耳曼人的社会组织和生活习尚。

塔西佗的主要著作,按照其写作时间排列起来,有以下五种:

①《关于雄辩术的对话》:此书系讨论罗马文风的演变,赞美共和时期的文风,鄙薄帝制时期的作品。

②《阿格里古拉传》:这是塔西佗为其岳父阿格里古拉(Aaricola,公元 32—93 年)所写的一部传记,其中多褒谀之词。

③《日耳曼志》: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关于日耳曼诸部族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后来,恩格斯曾引用它所提供的材料,来说明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概况。

④《历史》(亦称《罗马史》):本书的年代范围,始自公元 68 年尼禄

(Nero)之死,止于公元 96 年多米沁(DomitTian)的逝世,所记均为“当朝”之事,其中有许多是塔西佗亲身经历过的,堪称实录。

① 《罗马史》,罗伯茨(CanonRoberts) 之英译本,1926 年伦敦版第一卷,第 2 页。

⑤《编年史》》(亦称《罗马编年史》):本书所叙述的史事,始自公元 14 年奥古斯都的逝世和提庇留(Tiberius)的继位,止于公元 68 年尼禄之死,恰好和上述的《罗马史》衔接起来。在年代顺序上,《罗马编年史》所叙述的史事在先。然而,此书的写作年代却后于《罗马史》,直到公元 116 年左右才完成。它是塔西佗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最能反映他的历史观点和文章风格。

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历史,主要是靠塔西佗的记载而流传下来的。因此,他的著作被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要籍。塔西佗在政治上倾向于贵族共和,而对于当时的帝制深为不满。他的史著,被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