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研究法与唯物辩证法

系统研究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一些国家的学者对此作过不少研究,发表了一些论著。如库兹明《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②一书,巴尔格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中的系统性原则》①等,就属这种性质。库兹明在书中得出以下五点结论:(一)十九世纪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和发现了生物进化规律(达尔文),这本身已带来了系统知识的这样一些基本参数,如个体和“种”的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形式。由于这些概念,现实的科学图案和关于世界的观念的范围发生了变化。现代科学明确地把系统对象、实物对象、基本对象区分开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广泛更细致的关于现实的概念。形象地说,科学现在向人们提供的不是“实物的世界”,而是“系统的世界”,并且是发展着的系统世界。所有这一切都具有巨大的世界观意义,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理论认识阶段的看法进行比较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优越性,使我们能够形成关于实物认识、系统知识这些在内容上不同的概念, 弄清楚理论认识的不同形式的特点,把系统性知识作为观察现实的一种具体形式和一定“角度”区分出来,使我们有可能确定系统知识在一系列其他形式中的地位,确定它与本质知识的以往形式的继承关系,消除关于“最高实体”的唯心主义观念,同时有助于克服对系统观点及其在科学方法武库中地位的广泛解决。(三)正是马克思发现了并且具体地从科学上证明了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即系统的(“社会的”)质的规定性。对马克思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两重性理论、技术的无形损耗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从哲学——方法论上进行分析,使我们能够真正明了它们的基础的关于“综合系统性质”(表征事物和现象完整属性)的概念。同样,对马克思所研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特征、商品生产的形式,人口规律等进行哲学——方法论上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表明现象的“形态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等等)质的特征的那些特殊的系统性质,明了它们的社会经济的系统类型。如果对马克思的这个发现没有清楚的方法论上的认识,就很难揭示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真正本质,它们之间的纵的和横的关系的规律,就很难克服研究这些复杂社会现象的那种简单机械的推论方式。(四)揭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这种系统时所运用的方法论手段,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丰富社会科学中所运用的方法论手段的宝库,为把那些至今还未清楚认识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广泛地运用到科学中开辟道路。所有这

① 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 年第 1 期。

② 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 1976 年版。中译本,1980 年三联书店版。

① 载《苏联历史》,1981 年第 2 期。

些,使我们有可能更正确更准确地深入研究社会形成历史基础的集合性和它结构的多层次性、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生产力的辩证法、在社会管理系统中的系统标准的相互关系,等等。对社会现象和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特点是,研究的焦点和逻辑中心是作为整个机体、作为系统的社会规律、以及系统的功能、基础和结构、内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同时,系统方法又以对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现象的各个决定方面和从属的规律性进行分别的性质分析为前提。整个说来,系统观点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范围内是从本质上进行研究的形式的继承者,是现代性质分析的最高形式。(五)对我们说来,马克思是关于社会现象的系统性的科学概念的奠基人,是对系统性原则最早进行了广泛而具体的科学研究的学者。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价值、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两重性等理论,是马克思成功地运用系统观点的最明显的例证。整个说来,系统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一个方面。①

魏宏森的文章也指出,系统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补充和深化,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他还强调指出,马克思是运用系统观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典范。他认为系统观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思想结晶。马克思继承前人的系统思想,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就形成了系统观,把系统观作为对物质世界的总的看法包含在唯物辩证法中,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把它具体贯彻到自己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去。马克思是运用系统思想、系统观对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社会进行科学解剖的典范。首先,马克思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并把它作为研究社会现象的基点。在《资本论》序言中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②。其次,马克思根据社会机体的不同要素、结构、层次以及作用条件等揭示机体的不同运动规律。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看作是构成有机整体的不同要素,指出其中生产是主要的,“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再次,他把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当作一个有机体的进化过程来加以研究,揭示了社会的系统发展过程,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进化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具体运用系统思想、辩证的系统观剖析了人类社会, 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他写道:“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

① 《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原则》,中译本第 232—23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2 页。

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①我们从这段充满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光辉论述中, 不难看出其中闪耀着系统思想、系统观,他所描述的不正是一幅社会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的系统图景吗?可以用下表把这段论述展现出来:

系统研究法与唯物辩证法 - 图1

→表示决定作用

←表示反作用

接着,马克思又用系统观点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进行考察, 揭示了社会形态的系统发展过程。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他从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