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范例和方法
批判继承的范例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则性指示,而且更在他们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文化、知识,创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革命工作中,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下面,我们不妨拿几个典型例子分析一下,以丰富我们对原则的了解。
马克思在谈到阶级学说的时候,曾讲到在他之前资产阶级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例如十八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初叶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曾经尝试过从经济上来解剖当时社会的各阶级,而十九世纪初叶, 法国复辟时代的一批历史学家,如梯也尔、米涅、基佐等人,都曾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革命的关键。所有这些学说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说明资产阶级向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合理性和进步性而创立的;所有这些学说,都比过去和当时别的社会学说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说明了历史;但是他们根本不可能科学阐明这个斗争的物质基础及其历史过渡性,他们看不到也不敢相信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当性将成为不正当性,看不到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产阶级,象他们曾经推翻封建地主那样; 即是说,看不到也不敢承认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方式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看不到也不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将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并走向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学说,是在资产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为他们的政治利益和需要服务的,而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需要,和历史发展的趋向只在一定时期内一致,越往后去,就越发背道而驰,以至他们的子孙,竟完全抗拒起阶级学说了。
马克思对于这些学说,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他既没有因为这些学说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来的而视同敝屣,不屑一顾;也没有硬要抛开其具体的科学性的内容,而继承什么“抽象意义”,马克思依据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批判地吸取了这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达到的成果,即把政治斗争归结为阶级斗争,归结为各阶级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并在他们终止了的地方开始工作,马克思指出,一定的阶级结构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他具体地阐明了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基础,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并把承认阶级斗争扩展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认为这个专政是进到消灭阶级和进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从而用无产阶级的阶级学说体系代替资产阶级的阶级学说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奠立了光辉的理论基石。①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他们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许多篇章,更是脍炙人口的。就拿对黑格尔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那一段经典性的分析来说,我们就可以看到,恩格斯是怎样把黑格尔思想中的精华和糟粕区分开来,并怎样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学说的“合理内核”。不仅如此,恩格斯还分析了为什么在黑格尔那里“高度革命的思维方法竟达到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分析了这当中的思维教训。恩格斯说: 黑格尔的方法必然要得出革命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所以,黑格尔,特别是在‘逻辑学’中,虽然如此强调这种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
但是他还是发现他自己不得不给这个过程一个终点,因为他总得在某个地方结束他的体系。⋯⋯因此,我们在‘法哲学’的结尾发现,绝对观念应当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这么顽强而毫无结果地向他的臣民约许的那种等级制君主政体中得到实现,就是说,应当在有产阶级那种适应于当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关系的、有限的和温和的间接统治中得到实现;在这里还用思辨的方法给我们证明了贵族的必要性。”①
这就是说,黑格尔为了要制造体系,把自己的体系宣布为绝对真理,就需要承认发展是有起点和终点的,或承认历史是有起点和终点的,认识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但是这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教训(当然,黑格尔所以如此还有阶级的根源,恩格斯也分析了),是值得引为鉴戒的。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分析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宣布那种自命为解决了一切矛盾的绝对真理的旧哲学从此终结了。他指出: 从黑格尔以及过去一切哲学家制造“绝对真理”体系的旧哲学的破产教训中, 我们应该“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②
我们也记得,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后继者对于黑格尔学说的关系时,说过这样一段名言:“还有一点不应当忘记,这就是:黑格尔学派虽然解体了, 但是黑格尔哲学并没有被批判地克服。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各自抓住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方面,在论战中互相攻击。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并且干脆把它抛在一旁。但是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象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 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任务是怎样实现的。”③
我们都看到了,这一任务是怎样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实现了的。现在我们想着重指出,恩格斯在这里总结了施特劳斯、鲍威尔以及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学说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得出了对历史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态度的原则性结论,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在对待黑格尔学说这一历史遗产上,施特劳斯和鲍威尔采取简单继承的办法,前者抓住了黑格尔的“实体”,后者不放松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采取了简单否定的办法, 干脆把黑格尔看成死狗。所有这些办法,都违背了思想发展的继承性规律。恩格斯总结了这个思维教训,得出了用批判方法消灭它的形式,而救出通过这个形式所获得的新的内容的“批判继承”结论;这个结论,对我们处理文化遗产可以说有双重意义,一是它的直接指导意义,一是它提示给我们的怎样从思想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行批判继承的榜样意义。
列宁早就指出: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化,必须学习马克思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他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
①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第 309—310 页。
①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第 309—310 页。
② 同上书,第 311 页。
过,根据工人运动的实践一一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①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更具体地教导我们:在利用十八世纪旧无神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著作以反对有神论和形而上学时,应该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著作的科学理解,改正并引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和新的历史实例来予以批判性的阐明和评注。
在同俄国民粹派做斗争的时候,列宁更在具体处理俄国启蒙学者的思想遗产问题上,提供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遗产的又一范例。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启蒙者相信当前的社会发展,因为他们看不见它所特有的矛盾。民粹派分子害怕当前的社会发展,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些矛盾。‘学生们’(指马克思主义者——引者注)相信当前的社会发展,因为他们看到只有在这些矛盾的充分发展下美好的未来才有保证。”①当时民粹派分子排斥启蒙者的遗产,就象费尔巴哈排斥黑格尔一样;列宁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则总结出启蒙者思想的三个合理的特征,即“对于农奴制度及其在经济、社会和法律方面的一切产物满怀着强烈的仇视”,“热烈拥护教育、自治、自由、西欧生活方式和整个俄国全盘欧化”以及“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是农民的利益”②,以为这是“六十年代遗产”的本质,对于这些遗产,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拒绝继承。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汲取了民粹派揭露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许多有益论点;并把它们在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加以改造,消除了它们的反动倾向。因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就完全摆脱了片面性的错误,达到既“相信当代的社会发展”,又“看到了这些矛盾”,而“相信社会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矛盾”。特别重要的是,“社会发展”不再是截止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也不再是简单的坏事,而是在这些矛盾的充分发展下, 使当代的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美好的未来;并且只有在“矛盾的充分发展下”,“美好的未来才有保证”。从这个例子中,我们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的。
毛泽东同志对于五四运动的分析,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他告诉我们, 五四运动是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重新估价的一个光辉开端;它的一个极大功绩就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思想及其偶象进行了挑战,“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表现了勇猛的反封建精神。因此,“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式主义地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这样,毛泽东同志就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作了科学的分解,区别出它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接着,毛泽东同志谈到了后来人们对于五四运动的继承关系:“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
① 《青年团的任务》,《列宁全集》第 31 卷,第 253—254 页。
① 《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列宁全集》第 2 卷,第 464 页。
② 同上书,第 443 页。
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展。但在共产党内也不是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发生偏向,马克思主义没有拿得稳,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这就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这样看来,党八股这种东西,一方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因素的反动,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的消极因素的继承、继续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东西。”①可见,对于五四运动, 有两种继承。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它继承了五四运动反对老教条、老八股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因而也就把中国的文化推向前进。一种是对五四运动积极因素的反动和消极因素的继承,又产生了洋教条、洋八股,走向资产阶级的道路。后来,党内一些违反马列主义的人,又发展了这种洋教条、洋八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东西,即一种新教条、新八股。这后一种东西,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分析,是当时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毛泽东同志在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对老教条、老八股的重大意义之后,还特别指出:“五四运动时期还不过是一个开端,要使全国人民完全脱离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大力气,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个大工程。”毛泽东同志在当时大力反对党内一部分同志的新教条新八股,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志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掌握马列主义的精神和实质,以便对老教条、老八股和洋教条、洋八股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影响进行有力的斗争。
所以,毛泽东同志对于五四运动的继承发展线索的分析,不仅对我们具体了解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原则有着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分析解放后到目前思想界的不同思潮的斗争,对我们重新认识老教条和洋教条的危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