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基础去说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每一个历史科学工作者熟知的道理,可是, 正如在上一章中指出的,在有的著述中,在解释历史上的某种具体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时,仅仅从意识形态、政治斗争去寻找政治的、法律的等上层建筑变革的原因,因而犯了“政治论证”的错误。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一种上层建筑的性质,总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 又是由与经济关系相统一的阶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不仅如此,同一性质的上层建筑,究竟会采取怎样的形式,也是由经济基础的特点决定的。例如, 以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和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度相比较,虽然就上层建筑的性质而言,都是奴隶制上层建筑,都是维护奴隶制生产方式、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要求的;但是,就上层建筑的形式而言,其间明显地表现出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发生的原因,正是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奴隶制生产方式与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相比,各自独具特点。所以,研究历史上某种上层建筑发生、发展的历史,是离不开对于经济基础的研究的,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一旦贯彻于历史研究中去,便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细心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联系的具体形式。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的《序言》中曾经这样描述过他在研究德国农民战争历史时所运用的方法:“我是打算指明:当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反对这一制度的起义,以及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的和宗教的理论,并不是当时德国农业、工业、水陆交通、商业和货币流通所达到的发展程度的原因,而是这种发展程度的结果。这个唯一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是由我,而是由马克思发现的,这个历史观还见于他在同一个《政治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论述 1848—1849 年法国革命的著作,以及《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①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光辉著作中学习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研究历史的方法,并且,从实际运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这个方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