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英国的史学

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

—1776 年),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不过其历史学家的名声为其哲学家的名声所掩,很少为人们所知罢了。除了《人性论》、《人类理解论》等哲学著作外,休谟著有《英国史》六卷,始自公元前 55 年、54 年罗马统帅儒力斯·凯撒之两次入侵不列颠,止于 1688 年的“光荣革命”。此书为十八世纪所出现的最为详备的英国通史,传诵甚广。

与休谟谊兼师友的威廉·罗伯逊(Wiliam Roberson1721—1793 年), 在历史学方面的成就比较大。他是一名长老会教的牧师,专精史学,曾任爱丁堡大学校长多年。罗伯逊的主要历史著作有以下四种:

①《苏格兰史》(1759 年出版);②《皇帝查理五世在位时的历史》(1769 年出版);③《美洲史》(1777 年出版);④《印度古史谭》(1791 年出版)。罗伯逊的治学态度颇为谨严,他认为历史家记事载言,必须有文献根据。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注释和参考书目,注明出处,以昭信实, 并便于读者们直接查阅其所引用的资料。这种注明材料出处和开列参考书的办法在历史编纂学中是一大贡献,以后便一直被学者们沿用下来。

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无疑要推爱德华·吉本( Edward Gibbon, 1737—1794 年)。他出身于英国的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早年曾在牛津大学读书,但因在宗教信仰上不为校方所容,中途被迫离去;后来他到瑞士的洛桑城就学于名师巴维利奥(Pavilliard),得益甚多。吉本博览群书,淹通古今典籍,对孟德斯鸠、伏尔泰的著作颇为心折,并与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中坚人物达兰培、狄德罗等有过交往。然而他善于独立思考, 能斟酌众说,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决不倚门旁户,随人俯仰。吉本用“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概念来概括公元二世纪至十六世纪这一千五百间欧洲的史事。他竭毕生之力,写了一部体大思精、卷帙浩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此书共分七十一章:头一章算是引论,把从奥古斯都时代直至公元二世纪八十年代的史事作了简单的概括。第四章始于公元 180 年皇帝康莫杜斯

(Commodus)的即位,记载开始详备,接着便洋洋洒洒按照年代顺序叙述下来,一直讲到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而以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吉本虽然主要是记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经过,但也提到波斯、匈奴、日耳曼诸部族的历史。在他以前,欧洲还不曾有过这样规模宏大的通史著作。吉本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基督教和野蛮主义”的胜利。其书的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专论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本质,寓褒贬于深沉,那既是历史性的叙述,又是辛辣的讽刺,在全书中最见精彩。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代表着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的高峰。后来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历史学”一词的同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