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私修史书的兴起

明代私家的史学著作,大概可分为两类,即对前代史的续修和当代史的记述。

重修前代各史的有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洙的《宋史质》,王维俭的《宋史记》,钱士升的《南宋书》,陈柽的《通鉴续编》,谢陛的《季汉书》,吴尚俭的《续后汉书》,蒋之翘的《删补晋书》,茅国缙的《晋史删》, 李清的《南北史合注》,以及冯琦陈邦瞻合编的《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的《元史纪事本末》等等。总之,明代史学与宋代史学相比,确实差得太远, 既没有庞大的史学著作,也无独创的风格和特点。但野史、杂史却很丰富, 计野史、杂记、小录、郡书、家史,不下数百种。由于野史泛溢无际,其中质量低劣者,遂成为后人批评的对象,使人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叹。但野史、杂记中,并不是没有可贵的作品。例如王世贞所著的《弇州山人四

① 第一次,洪武二年三月开局,八月成书;第二次,洪武三年二月开局,七月成书。

部稿》、《弇山堂别集》都是优秀的佳作,也确是明代掌故的渊薮。此外, 何乔远的《名山藏》,其中保存了有明一代中外交通史和东南亚史实的重要史料。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写的《藏书》及《续藏书》二种,前者关于史学的通识,后者关于史料的书载,都能使人开拓眼界,有裨于考证。这类史书中,还有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三十四卷,洋洋五十多万言,分门别类, 条理井然;不仅史料十分丰富,见地亦高,而且文章典雅可诵。

最后,我们应该提到谈迁的《国榷》。谈迁(1594—1657 年),字孺木, 海宁人。他的《国榷》是明朝的一部编年史,把公元 1328—1645 年间的大事按日编写,其主要根据是《明实录》和二百数十家明代学者的著述。他惨淡经营,先后改了六次,历三十六年之久,编成了四百多万字的大书,在私著明史中,是篇帙最浩繁,包罗最宏富的一部。

谈迁在编写《国榷》的过程中,忠实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史家那种“不虚美,不隐恶”,“好是正直,善恶必书”的优良传统,对明太祖晚年猜忌功臣、杀戮功臣的惨状,如实地记载了下来①。当他写到明成祖残杀方孝孺等人时说:“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之惨,千载下为之魄悸”②!这样直书明朝老祖宗不光彩的事实,需要具有“南、董”那样的凛然之气。

明代史学,平平无奇,但与史学有密切关系的“目录校雠学”,却很发达。如杨士奇的《文渊阁书目》、焦竑的《国史经籍志》、胡应麟的《四部正讹》,都给史学研究提供了方便。

再者,朱熹的《通鉴纲目》在明代很受最高统治者的赞赏。因为他主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个皇帝的统治,对于敢于反抗这个政权的政治力量,便一律斥为“潜伪”,因此得到统治者的提倡而普遍流行,使史学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不少有识之士,起而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李贽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他著《藏书》,就是为了反对封建传统的偏见。一直到明末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仍在继续进行反对封建偏见的斗争。这是明代晚期史学的一个特色。它一直影响着此后史学的发展。

① 《国榷》卷十。

② 《国榷》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