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卷

第 一 章基本情况概述

青海省是我国的西部省份,因青海湖而得名。南与西藏、西与新疆、东南与四川、东方北方与甘肃接壤,幅员辽阔。青海大地上居住着汉、藏、回、撒拉、土、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古为西戎地,汉初为羌地,部分属金城郡管辖,王莽时置西海郡, 后凉设乐都郡,隋设西海、河源郡。唐代,吐蕃兴起,南部、西部属吐蕃。东部仍由中央王朝统治。宋代在西宁设西宁州,元代在青海设宣慰使司,明代设西宁卫、麻儿匝安抚司,清代设西宁府、西宁办事大臣等统辖其地,数千年来,境内各民族交错杂居,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通婚,共同繁衍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这块宝地,创造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灿烂文化。

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 3000—5000 米,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

海拔也在 2600 米以上。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脉婉蜒境内,山势高耸,终年积雪。青海属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少。雪山为青海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青海高原和盆地草原辽阔,牧草丰茂,是优良的高原牧场。东部的青海湖周围、黄河河谷是主要的农业区,主产春小麦、青稞、蚕豆、养麦、马铃薯、油菜籽等。蔬菜品种不很多,主要有萝卜、白菜、辣椒等。

藏族、蒙古、哈萨克族大多从事畜牧业生产,而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则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牧区主要食用牦牛肉、丰肉,乳品主要是牦牛奶,也食青稞(多做成糌粑)、大米、面粉。

青海的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了一套本民族独特的风俗和习惯。下面将分章叙述各民族的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