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镇及郊区食风

一、日常食俗

官话方言区,日常饮食风俗与白话方言区基本相似,人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粉、面,菜蔬随季而食,晚间也喜吃小吃。

官话方言区人们的早餐,多以米粉为主。米粉一般分为卤菜粉和生菜粉两种。卤菜米粉浓香味厚,其调味一靠卤菜,二靠卤汁。卤菜种类多,有以香韧为主的,如卤猪肚、卤猪瘦肉、卤牛肉等;也有以香脆为主的,如锅烧

(用带皮五花肉经煮、晾、炸制成)、油炸花生、油炸黄豆等。烹煮卤菜的方法是:制好卤菜和卤汁后,将米粉放在笊篱内,下滚沸的水中冒热,控入碗中,加一小勺卤汁(其量以能拌匀米粉为宜,即吃完米粉滴水不剩),上面再淋少许猪油、放备好的卤菜及葱花、香菜、花生及油辣椒即成。生菜米粉主要突出原料的汤味,一般是用猪瘦肉或猪、牛的下水及时鲜蔬菜放在小锅内煮制成汤菜,然后浇在米粉上即成。

在官话方言区的城镇,“过早”(即食早餐)一般都不是自己煮的,而是到附近的小吃店或饭馆买回点心回家吃。故在这个地区,卖米粉的饮食店、小摊点,生意十分兴隆。

在桂北,还有一种米粉十分出名,即桂林的马肉米粉。这种米粉一小碗只有一口。吃这种米粉不是要一碗或两碗,而是论 10 碗、20 碗。马肉米粉在制作上与普通米粉不同。它选用的马肉和马下水用盐和硝腌过,然后贮于缸内,待到秋高气爽季节,方可使用。经过腌、腊的马肉煮熟后,松软香脆, 再切成薄片,铺在粉上,加入卤汁,味道格外诱人。米粉的烫制也不一样, 普通米粉是在沸水中烫热即可,而马肉米粉须在煮马骨头的汤中烫热。有经验的厨师,随着粉勺在汤中一捞,即顺势将汤带入碗中,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每到秋凉至春节这段时间内,人们纷纷去品尝马肉米粉,经营马肉米粉的店铺,门庭若市。

人们在中午和晚餐,主食为大米,无多大变化。副食品种多随季节变化而尝吃新鲜菜蔬。春夏喜欢微辣、清爽的口味,秋冬则喜欢辣香味浓的口味。“不辣就不够味”是这个地区人们常说的口头语,但也并不是所有菜看都放辣椒。即使是带辣味的菜肴,也不像川湘菜那样辣。经常食用的下酒菜有怪味牛肉巴、油爆河虾、油炸花生米、油炸尾节(即炸猪肠头)、卤猪爪、卤鸡爪等,一般家常菜肴有韭菜辣味虾、春笋炆肉、豆角肉松、干烧鱼块、青椒牛肉、腐乳空心菜、清炒南爪苗、烧茄子、油炸子鸡、子姜灯鸭、麻辣鸡块、辣椒豆腐干、腐竹肉、豉椒炒鳝鱼、酸辣汤、三鲜汤、双冬氽鸡汤等。家常菜肴中,以酸笋制作的菜肴更受群众喜爱,如酸笋鳅鱼仔,制作也极讲究。一到春季,各家取春笋去壳切丝,放适量的盐揉均匀,另加于辣椒及少许紫苏,压在小口缸内,封上日,反转扣放,忌见油和生水,令其发酵。两个月后,酸笋就腌制好了。这时正值初夏,买回小条的鳅鱼,净养一天,加一只干红辣椒,令鳅鱼吐净泥腥。再把锅烧至冒烟,下适量花生油,即下鳅鱼,加盖,令鳅鱼煎至焦硬干香,撒盐和姜丝、红椒丝煸炒装盘,另将酸笋丝煸干水分,加酱油、白糖炒入味,与鳅鱼拌匀略焖即成。此菜又酸又辣,

又香又爽,能使人大开胃口,正所谓“酸笋炒鳅鱼,锅底无饭余”。晚间尝吃的小吃有米粉、田螺、炖品和狗肉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