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苗族食风

一、日常食俗

湘西苗族大多是一日三餐,也有吃四餐的,早餐与响午餐(上午 11 点钟要吃一次饭)以杂粮(玉米、红薯等)为主食,午餐和晚餐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和晌午餐苗族人叫做吃茶。苗族的日常饮食多为素食。在肉食方面,逢年过节或宴会待客时,才以猪肉、牛肉、鸡、鸭等为珍品。平时的荤腥,间或有鹅、鸽、鱼、虾、鳖、鳝、鸥、鸟等。苗族人杀猪宰羊常常是分别烹饪。如头爪一碗、肝一碗、舌一碗、瘦肉一碗、肥肉一碗、猪肠灌米粉做成的灌粑一碗。一一分别煮成,装成多碗,陈列桌上,肉同味异。烹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先倾油于锅中,油烧熟用锅铲淋油于锅壁,再将切成厚块或方砣的肉投进去,加食盐、辣椒调匀,水煮肉熟即成。在蔬菜方面,除家种蔬菜外, 还常食用野菜。如藏菜、胡葱、嫩笋、猪耳菜、糯米菜等。烹调方法也是放入少许油盐后,用水煮沸即食。若遇淡季,无新鲜蔬菜时,每日便吃“家当菜”。所谓家当菜是指青菜酸、辣子酸、萝卜酸、豆荚酸、嫩笋酸、蒜苗酸等,不须再甲锅炒煮,可以生食。

苗家喜爱茶油和川盐,喜爱烧酒(玉米酒)、米酒和糯米甜酒,喜爱油麻糖、阴米糖、灌香糖,喜爱吸烟(多为自种旱烟,清末盛行种植和抽鸦片), 但极少有妇女吸烟。

苗家喜欢饮生水。据说是因为嗜辣太甚,辣生火,生水能解体内火毒。湘西苗家喜爱吃一种叫辣椒骨的菜。此菜是用辣椒、骨头、生姜、酒、

食盐等做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

它具有香气馥郁、味道鲜辣甜酥等特点,能增进食欲,驱寒解表,活络生机。其制作方法是:用新鲜骨头(通常是家猪或野猪骨)50 公斤、干辣椒

  1. 公斤、生姜 3 公斤分别碾碎,然后搅拌在一起,加上食盐 3 公斤、米酒 2

    公斤,再用石礁舂烂,装入缸内密封,置冷凉处半个月即成。苗族人用餐时常常盛上大半碗辣骨,全家大小围桌而食;或者在节日煮各种菜时用辣椒骨作配料调味;远方来客,煮一锅辣椒骨汤,盛上热乎乎一大碗,敬给客人, 或做汤喝,或泡饭用。

苗族人几乎家家都备有酸坛。制做酸汤的方法是把青菜、萝卜叶、白菜、豆角或其他蔬菜洗净烫熟,加上少许特制的酸水,放入瓦坛或瓦缸中,两三天即成。吃的时候,加上一点盐花煮沸,掺入辣椒粉调味,便是一碗滋味浓烈的菜汤了。苗族家家有酸汤,餐餐上桌,开胃助食,尤其在炎夏酷暑季节, 喝上几口酸汤顿觉清凉解渴,消暑提神。

苗族还喜欢用酸坛来制做肉食。每年养得肥猪,宰杀后一般是不卖的, 除鲜吃和少量送亲友外,还有一小部分用来制做腊肉,大部分则腌制酸肉。酸肉的制做方法是先将猪肉切成大块,置特制的酸缸中,一层猪肉夹一层生盐,层层相压。放完猪肉后,密封两三天,待生盐溶化侵入肉中,再烧些糯米饭,同甜酒糟、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混合,一起与腌肉层层铺放,缸口用芭蕉叶封住,将坛倒立,坛口接触地面,并糊以熟黄泥。一般一个月后就可取

食,不必再烧熟来吃。也有腌得长达 20 多年的,在孩子出生时腌一坛酸肉, 一直留到孩子长大结婚才用来待客。启封后的酸肉,透明发亮,坚硬结实, 颜色金黄,吃起来清香爽口。除了酸肉外,苗家还常在糯谷、粳谷田里或水塘里养鲤鱼。每年,鱼长肥时,提回来鲜吃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制做酸鱼, 以便随时食用。有时还腌制酸鸡、酸鸭等。据说苗族同胞常以家中腌坛的多寡来衡量这户人家是否富足。